台海网12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APP报道 25日上午,一场“人机同台”手术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上演,犹如科幻电影中的一幕,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化身医生得力助手,助力完成国内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3D显微镜于小通道下椎管内减压+椎体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颠覆了传统手术理念,将手术的数字化、精准化及智能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八闽大地吹起医路春风。
今年65岁的患者林某患有腰背部疾病十余年,备受疼痛折磨。3个月前,他的左下肢出现麻木疼痛症状,慕名来到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求诊,经医生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
按照以往的手术方式,医生须对于患者开大切口,术中需反复透视,置钉准确率较低,手术出血量大、时间长、风险高。而这一次,因为医院引进了“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林某的手术便没那么折腾了。手术前,“天玑”用它的“透视眼”,以三维影像扫描进行深层三维空间精准定位,为林某“量身定制”了最理想、最安全的教科书般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稳定手”机械臂还会进行精准定位,不用反复探寻。
上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海滨教授带领微创脊柱外科团队,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为林某施行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3D显微镜于小通道下椎管内减压+椎体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为国内首创,术中用时不到70分钟,出血约25ml,螺钉位置满意,减压精准彻底。术后不久,林某腰背部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缓解,很快便在腰围保护下下地行走,真正实现了微创及快速康复理念。
当天,林海滨教授和戴建辉教授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还为另一名患有腰椎骨折伴有下肢神经症状的70岁老年女性患者,成功施行了“腰椎微创置钉+3D显微镜小通道下椎管内神经减压术”。术中用时约1小时,出血不到20ml,椎体高度得到满意恢复,借助机器人进行精准的神经减压。同时,在3D显微镜下高清显露神经位置,特别是椎弓根螺钉走行及分布位置理想,减压位置精准,术后患者双下肢神经症状完全缓解。
据了解,“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可以开展颈、胸、腰、骶椎全脊柱及骨盆、四肢创伤骨折手术的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林海滨教授介绍说,“天玑”独有的“透视眼”和“稳定手”,等于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和“第三只手”,解决了目前骨科手术遇到的视野差、精准难、不稳定等三大难题。主控电脑系统等同于机器人的大脑,帮助医生进行“术前规划”,同时智能传达主刀医生的思路给以上两个设备,并跟踪患者术中的移动,做相应自动补偿,保障手术规划路径与计划路径高度一致。
林海滨教授表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将积极推进骨科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设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远程专家支持平台,借助5G技术,利用网络、视频等手段,实现远程控制手术、远程培训指导和数据共享,从而促进医疗技术普及和医疗均质化。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严俊腾 吴育俊 黄筱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