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在泉州客运中心站的AED(陈小阳 摄)
台海网1月2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昨天是国家急救日,如何进行有效急救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研究表明,在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抢救成功率达90%。也因此,AED被称为“救命神器”,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医疗专业背景,在接受相对较短的培训后即可使用。
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在泉州,AED的数量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有无人员使用?近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现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泉州公共场所的AED数量不多,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
中心城区AED配置有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年8月刊发的《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中建议,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及急救需求等因素,公共场所AED数量可按照每10万人配置100台至200台。
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培训科主任陈荣明介绍,目前,泉州范围内公共场所所投放的AED大部分为迈瑞医疗所生产。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区域AED用户服务工程师小肖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投放首台AED至今,全市配置已增至160余台。
记者在该公司AED管理后台发现,中心城区的AED布点极少,包括客运中心站、华侨职校、东海行政服务中心等在内仅5台。小肖表示,还有4台因采购年限早,无法与网络联网,因此定位不到。
中心城区还有部分非该品牌的AED,但只有20余台。陈荣明表示,国内AED整体投放量非常低,即使投放数较多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如日本和北欧等国家及地区每10万人配有的AED数量多达900台以上。如若按照泉州中心城区人口的标准,原则上需配备1000台以上的AED才能基本满足需求。
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泉州多个县市通过政府主导,不断加快AED配置步伐。2019年,晋江市在“世中运”等体育赛事的周边场所,以及机场、学校和车站等地,建设10个“安心场所”示范点,包括AED设备投放,人员培训和信息化系统改造。2020年,又继续投放50台AED,主要分布在学校、小区、敬老院、公园、村居等重点公共场所。
2020年,石狮市开始推进建设“AED安心场所”,先后在中学、高校、车站、商场等15处公共场所投放了15台AED。
2020年11月30日,南安专门举行自动体外除颤器投入启用仪式,在学校、车站、小区等公共场所配置了首批20台AED。
调查
虽然泉州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了AED,按规定,这些AED应该放在显眼的地方,但有些却因为相关人员和场所的不配合而设在偏僻的地方。同时,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面对突发状况,有人不懂得如何使用AED,有人不敢贸然出手。
在晋江五店市,AED立柜钥匙已经丢失。
部分AED被“养在深闺”
《专家共识》建议,公共场所配置AED时,放置位置应有固定、醒目的标识,确保第一目击者能够在3至5分钟之内获取AED并赶到患者身边。那泉州配置的情况如何呢?
记者在晋江市八仙山公园志愿者服务中心外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块写有“AED”字样的标牌,但没看到AED。公园保安说:“之前是放在外面的,因为是立柜式有显示屏,需要外接电源,但外面无电源插口,考虑到用电安全,我们只能把它搬到房间里。”
在晋江五店市,记者几经寻找才在五店市游客中心找到AED。然而,柜门钥匙已遗失。记者询问后,工作人员才匆匆拿来备用钥匙。晋江市120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许圳圻说:“之前,我们选取多个适合放置AED的位置,但几个位置的商家怕承担责任不愿配合。最终,只能选择位置相对偏僻的这里。”
2017年,泉州开元寺配置了泉州公共场所首台AED。一急救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听闻这一消息后,曾前去寻找,但未能找到。
标识牌在屋外,设备却放在屋内。
配备区域标识不明显
八仙山公园目前配置了5台AED,是晋江配置密度最大的公共场所。记者发现,园区内的标识中并没有AED的分布地图或指引。往来市民虽然很多,但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这些装置。市民蔡女士说,在危急情况下,如果有AED明显的标志与清晰的指引,就可以节省找设备的时间。
面对记者的提问,市民王先生好奇地上前查看并试图打开AED柜门,一名女保安见状赶忙上前提醒不要随便乱动。记者问:“如果有市民晕倒,需用到这个装置,你们会怎么办?”该保安回答:“我们队长接受过专门的急救培训,遇到突发情况我们会联系他。”“保安队长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啊?”记者反问道,该保安也只是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不少人不会用不敢用
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一楼大堂也放置了一台AED,不管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前来参与急救培训的学员、助教对于这个设备都不陌生。陈荣明表示,对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而言,如果救人时有这台AED,肯定会事半功倍。
晋江市长跑爱好者蔡健全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心脏骤停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发生意外,救人就是医生的事。如果自己出手导致救护失败,被追责的话反倒得不偿失。因此,不少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为打消救助人的顾虑,今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蔡先生坦言,即便有了法律保障,但是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是否有勇气出手还是得看个人。他接受过包括AED在内的急救培训,但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他也不敢贸然出手。
一名受访市民则表示,机器有电流,即使会使用,自己也不太敢用,怕用错了伤了救护对象。对此担忧,小肖解释道:“AED属于‘傻瓜机’,本身就是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它由两块电极片通过导线与主机相连,使用时AED会自动检测患者心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室颤,是否需要除颤。需要除颤时才会自动充电,按下开关按钮才会放电,市民只要经过培训,有一定使用基础,都可安全使用。”
市民担心造成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AED的单价在2.5万—4万元之间。对此,市民陈女士有些担心:“AED价格本身就不菲,后期的维护、保养等费用又是一笔开销,如果使用率不高,是否就意味着资源浪费。”据记者了解,从2017年至今,配置在泉州的AED均没有使用过的记录。
迈瑞医疗一工作人员说,普及度低、没人买是导致价高的因素。目前,泉州多个县(市、区)政府开始主导并重视公共区域AED的配置,通过带量采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ED的价格。此外,AED的电极片使用年限在5年左右,电极片更换后机器一样可以使用。“如果机器没有使用说明大家平安无事,真的需要用且成功救回一条人命,AED的价值就远超过它本身的价格。”
据悉,目前泉州在AED的配置场所、使用培训、费用保障、维护保养责任主体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依据,因此在实践中出现“投放难、推广难、管理难”和“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
AED操作流程(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供图)
做法
近年来,泉州采取多项措施普及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同时,一些爱心人士、团体也捐赠了一批AED,一些单位自行购置了AED,让泉州AED的配置得到了补充。
急救科普力度逐年加大
为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急救氛围,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泉州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常年持续开展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活动。2016年至今已经培养150多名助教,急救科普培训人次超过10万人。陈荣明表示,中心城区在急救科普方面拥有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学员利用所学成功救起的案例多达十余例,中心城区如能覆盖AED将进一步提升救护能力。
各县(市、区)也纷纷推出急救科普创新举措。南安市于2019年率先将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纳入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范围。石狮市于2018年在石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楼设置了石狮市首个市民急救技能体验点,该体验点除了有各种急救器材,还设有体验区、值班区,市民可通过操作示意图,在救护培训师的指导下,近距离了解、操作急救用品,提升急救技能。
在晋江,为了确保AED设备能被及时、有效使用,晋江120急救指挥中心为每个AED设置场所相对固定的至少10名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并发给证书,费用由政府承担。
急救教育已成为泉州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泉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在线急救知识教育课,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每年不少于1课时,实现了急救知识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
互联网+急救为救护争分夺秒
陈荣明说,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公众的随身标配,地图软件、APP能随时为公众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服务。当前,国内部分城市已实现将公共场所AED地图接入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中,公众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在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急救中心调度员除了可以进行电话指导救护外,还可第一时间调度附近的急救志愿者,快速查询到事发地点附近的AED。据悉,晋江的调度系统为MPDS(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已实现该功能。
“急救志愿者就是有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只要在系统上申请,后台就可第一时间通过。让有救护能力的人员在救护车赶到之前第一时间予以救护。”陈荣明希望,除了急救志愿者的主动加入,还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合力,整合各公共场所的不同品牌AED,将其纳入统一管理系统,绘制专属于泉州的AED地图。
企事业单位自行配置
《专家共识》建议,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公共场所配置AED,鼓励企业、个人的捐赠,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行配置。
目前泉州多个县(市、区)公共场所AED的配置主要依靠政府主导采购配置。据悉,晋江、石狮、南安AED的布点仍在推进,安溪、泉港、永春等也已将AED配置纳入计划中。
在爱心捐赠方面,2020年9月,泉州一中一校友向该校捐赠了12台总价值40.8万元的AED。2020年,晋江市慈善总会为晋江市购置AED捐赠了50万元。除此之外,多个企事业单位自行配置了AED,如石狮市博物馆、晋江青鸟颐居养老中心、晋江市第三医院等。个别条件较好的家庭,也自行采购了AED放置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
他山之石
杭州: 以立法形式规范AED配置
2021年1月1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该办法第八条规定了6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当配置AED,第十条规定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场所和执法执勤车辆、船舶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使用培训、维护保养费用纳入政府预算予以保障。
湖南:为现场救护单独立法
2020年11月1日,《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湖南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场救护”单独立法的省份。为消除公民普遍存在的怕做好事惹火烧身而“不敢救”的顾虑,《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救助人的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而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深圳:交警成最灵活的急救者
2018年,深圳市急救中心发布了覆盖全城、一键可查的深圳“AED地图”。打开“腾讯地图”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突发交通事故时,往往伴随人员的伤亡。为此,深圳市卫计委向深圳交警投放了38台AED,全部装载在交警铁骑上。让每天穿梭在整个城市大街小巷的交警铁骑载着AED,第一时间赶到需要救护的人身边,成为“路上最灵活”的急救者。(记者 苏凯芳 文/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