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福建省教育科研所和规划办在福州第十五中学举行省教科研实践基地校授牌仪式。这是我省首个二级达标高中教科研基地校,对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提炼了一批教研精品,打造了一批品牌名校,培育了一批教学改革名师。以高质量教科研支撑高质量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的未来正在到来。
新机制:纵向联动和区域协同
福州第十五中学基地校授牌式之后,举行了四个省专项课题开题论证会议。据该校校长、特级教师蔡隆介绍,省教科专家团帮助一校同时开展四个省级课题研究,在全省也极为少见。专家团为每一个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维度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指导,字字珠玑,干货满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省教育科研所所长吴明洪表示,近年来我省持续强化基础教育科研的统筹协调能力,探索建立起一个覆盖到县、延伸到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网络,逐步构建起“纵向联动、区域协同”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其中,“纵向联动”是指通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精准扶持科研基地、精细过程指导、精炼科研成果,形成教研名家引领和一线教师互动共生、深度合作的机制。到目前为止,省教科所和规划办已经建立了40多个省级科研基地,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的省、市、县(区)和学校四个层级。
吴明洪认为,学校教科研工作要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为主攻方向;要以课题带动教学研究,以教科研提升教学质量,让老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如果说“纵向联动”是科研机制创新之经,那么“区域协同”就是创新之纬。
“区域协同”指构建跨区域、跨学校的教育科研网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例如,福州市仓山区拥有福州市区第一个“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涵盖仓山小学、麦顶小学、仓山实验小学、仓山一附小、三十九中及马榕幼儿园。“区域协同”有助于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新路径:深度提升教育科研效益
日前,在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的一节英语区级公开课上,先是学生们接力完成了限时背诵,接着师生共同探究英语写作,以词块理论为指导,从词到句再到篇章结构,实现由难学到易学再到乐学的转化。旁听者发现,课堂的生态显得自主而高效。主持公开课的英语老师庄端介绍说,这种以读促写的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记忆习惯,同时能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
这堂实用性很高的英语写作课,是厦门市不少学校近年来以“科研项目”为支撑,找准自己的优势、生长点和发展方向,进而形成办学特色的缩影。
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局长吕子祥告诉记者,以教育科研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品牌建设,同安区各所学校近年来逐渐呈现“科研兴校”的新气象。
长期以来,同安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与厦门岛的中心城区存在客观上的城乡差距,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因素成为发展瓶颈。为缩小差距,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同安区四管齐下,努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措施包括:优化格局,探索教育均衡新机制;活化培训,培育教育均衡新动能;实化研究,提升教育均衡新效益;深化运用,创建教育均衡新生态。
吕子祥介绍说,深度提升教科研效益是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重要路径。站在“十四五”起点上,同安区将继续以优质均衡为引领,创新教科研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
新风尚:教科研转型实践研究
与此同时,福州市台江区将发力点聚焦于构建常态化区域质量监测体系和“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通过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教师创建大量有示范性的课例,台江区多所中小学掀起了一阵教科研转型实践研究的新风尚。
在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音乐老师郭晶的一堂优质课例《行进的步伐》,把整间音乐教室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她改变传统编创教学手段,用上了智能手机编曲软件。学生分组现场创作交流,让音乐不仅听得见,也能“看得见、摸得着”。
郭晶说:“在教研员的指导下,一线老师利用微课、智慧课堂教学软件、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构建了音乐教学的新模式,对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让美育的价值功能进一步凸显。”
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燕斌介绍说,教研员积极开展实践研究,赋能“教”与“学”两个环节,将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实在关键之处。
台江区教育局局长杨强表示,5年来,台江区积极打造名师教研队伍,着力铸造“教研内核”,激活“内生动力”;立足区情,通过混合式研训、卷入式研训、协同式研训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个人内涵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以思政、美育、“智学”等为抓手,关注学生立场,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在高品质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路上,曾经憧憬的教育愿景成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实景。
上月,我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省教科研高峰论坛暨管理培训班。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教科研系统作为推进改革创新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要主动面向新时代重大课题,积极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以高质量的教科研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海峡教育报记者 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