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6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APP报道 政府花钱请专业社工,基层百姓将享受更多“走心”服务。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福建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等17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社工人才总量达到7万人,每个县(市、区)培育不少于5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平均每个城市社区有5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
“社工是什么?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志愿者吗?”面对百姓疑惑,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王水清解释说,社工即社会工作者,他们和律师、医生一样,需要获得执业资格,相比于志愿者,社工是一份职业。在国外,社工活跃在政府机构和民间,“有困难,找社工”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社工在帮困扶弱、情绪疏导、心理抚慰、危机干预、矛盾化解、资源链接等方面有专业优势。目前,全省社工人才总量超过4.7万人,拥有持证社工1.7万人,社工机构442家。
为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在加大培养力度、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健全薪酬保障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机构培育力度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服务,《措施》明确,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推动基层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社会工作服务,逐步实现政府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从“养人”向“办事”转变。各有关部门要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同时,搭建基层社会工作平台,“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按照“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思路,全面建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有条件的城乡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室,建立区县-镇街-村居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推广“社会工作者+慈善+志愿者”的协同机制,搭建“互联网+社会工作”信息化惠民平台,依托互联网供需平台,打造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零距离、精准化的对接机制。
“社工是社区活力的‘加油站’,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对破解基层服务力量薄弱、提升困难群众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有裨益。”王水清说,《措施》的出台,将建立社工人才参与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措施》还明确了部门职责、资金扶持等,要求各地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责、乡镇(街道)社区配合参与、社会力量协同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将社会工作列入党校课程内容;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搭建社会工作基层服务平台;人社部门要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落实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衔接工作;教育部门要引导支持高校积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支持社会工作的范围,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涵盖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扩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范围和规模,加大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拓宽社会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服务项目和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发展。(来源:新福建记者 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