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早春,长汀河田镇芦竹村的农业大棚中,50多岁的村民李连金忙碌地种植羊肚菌、圣女果,移栽甜瓜苗、西瓜苗。在这“高优农业扶贫车间”的劳作,每年带来1万多元收入,让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脱了贫。“水土治理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参加现代农业,再不愁没有收入。”李连金说。
这片青山环抱、山泉浇灌的田地所在的河田镇,曾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长汀,中央苏区县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1985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该县国土面积的31.5%。
严重的生态赤字导致发展步履维艰,“山光、水浊、田瘦、人穷”,仅策武、河田、三洲、涂坊和濯田等5个水土流失重点乡镇,就有贫困户2664户9071人。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发出了彻底消灭荒山的动员令。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被列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迈上规范、科学、有效的道路。一场“绿色革命”在这片红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创新治理理念和技术,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大户引导治理、组织农民承包治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治理,形成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强大合力……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如今,长汀县的水土流失率降至6.78%,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努力恢复生态的同时,长汀将水土流失治理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
长汀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生态扶贫的突破口,采取整村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示范带动等措施,帮助村民致富、贫困户脱贫。在四都镇上蕉村,林下种植三叶青和灵芝2000多亩,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
好生态让高优农业成为扶贫攻坚的另一法宝。河田镇芦竹村采取“党支部+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模式,流转土地158亩兴建“高优农业扶贫车间”,全年无间断轮作种植草莓、哈密瓜、西瓜、猕猴桃等,带动全村24户贫困户参与,每户每年增收1.2万元以上。
绿色发展路径日益清晰,荒山披绿回馈长汀人民。2018年12月,长汀成为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之一。
今天的长汀不仅花果成林,成为全省最绿县份之一,实现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历史性跨越,还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实现了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的双赢。(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