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保障春耕生产
工厂化育秧尽显“科技范”
工人们在育秧流水线上忙碌着
台海网2月28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当前,泉州各地已进入春耕备耕时期。近日,记者来到南安市水稻育秧示范基地——南安市利合群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台近3米长的机器边上,堆放着不少育秧基质、育秧盘和提前浸好的种子,数名工人正在进行早稻育秧工作。
与传统人工育秧不同的是,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工厂化育秧”。在机械精准快速的操作下,一个个放上传输带的育秧盘,相继完成了装土、配水、撒种等工序,随后,工人们将已撒上水稻种子的秧盘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没几分钟便垒起了数十盘。
之后,工人会将制作好的育秧盘搬到恒温恒湿的暗室内,等芽苗破土后,再搬到育秧大棚里照顾管理,20天后即可用于插秧。“我们合作社有5个育秧大棚,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合作社负责人周炳根说,采用“工厂化育秧”好处多多,可以保温保肥保水,节省劳力,提高工效,“人工育秧的话,五个工人一天只能完成几亩,而采用‘工厂化育秧’,五个工人一天可以完成200亩田的育秧任务,效率相比人工育秧提高好几倍,不但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投入,还能提高水稻产量”。
同样在育秧现场忙碌的,还有南安市农业农村局的农业技术人员。他们走进育秧大棚察看秧苗长势,就农户提出的机插秧田间管理、秧苗病虫害预防等方面问题进行当面指导。
推行“工厂化育秧”,是利合群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前及今后的一项主要工作。周炳根说,在泉州、南安两级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指导下,今年已在康美、码头、英都等十几个乡镇选择示范点,先行先试,让农户了解“工厂化育秧”的好处。
为打造春耕生产新高地,我市抢抓农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春耕溶田、早稻播种育秧,确保完成早稻播种面积31万亩、产量12.5万吨。同时,提高粮食生产装备支撑,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培育2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此外,我市还加强59.8万亩水稻功能区建设,推进1500亩山垄田复耕增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已批复0.87万亩开工建设,开展4.89万亩竣工验收,加快已开工28.02万亩建设进度。
(记者 许雅玲 林劲峰 通讯员 林剑英 陈启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