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锦墩村打砂花。 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台海网2月24日讯 据湄洲日报报道 砂花飞溅树间,银星四冒,“火树银花不夜天”画面展现。昨日,我市“疫情防控宅在家,扫码线上看元宵”活动《新度锦墩打砂花闹春》一文发布,以图片、视频等展示了这一璀璨夺目的元宵民俗奇观,引发关注。
“这是我省稀有传统技艺,在全国也不多见。”荔城区文化馆馆长黄金梅回忆当年发掘这项民间技艺时说,2010年,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时,无意间得知新度锦墩有一项打砂花的绝活,当时这项技艺濒临消失,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展开抢救。经普查、调研、申报,该技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砂花闹元宵习俗,源于锦墩村民的生产生活。锦墩村发展铸造锻制手工艺历史,要追溯到明中叶。清康熙年间,锦墩村已是著名的“铸造之乡”。锦墩先民在冶炼铸造锅鼎时,看到铁锤与软化的砂铁撞击溅出火炽飞花,顿生灵感。他们把白砂粉冶炼成铁水,泼洒向村里高大的荔枝树上,绽开无数银光,蔚为壮观。奇特的是,洒过砂花的荔枝树,不但毫无损伤,而且高温灭了虫害,换来了来年荔枝丰收。后来,这“土制烟花”有了学名,叫“锦墩砂花”。村民特选在每年正月十二当地元宵之夜打砂花,祈求平安吉祥。
昨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度锦墩打砂花闹春》一文,令锦墩砂花非遗传承人陈银洪很开心。他说,元宵前夕,家家户户收集生铁、废铁,敲碎后,投入2米多高的火炉中,融化为铁水,再将高达1300多摄氏度的铁水,用竹片舀起,泼向树间,铁水碰击,如烟花一般惊艳。打砂花最关键是制炉程序,炉子用粗沙和耐火土浇糊粘制而成。打砂花要勇敢,速度快,泼得准,不怕烫,什么时候鼓风什么时候加燃料,一个把握不准,就有可能让砂花“飞不起来”。近年来,这难得一见的绝活,吸引了海内外媒体。
新度镇地处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在这里既可观看打砂花元宵民俗,还可到附近的壶公山游玩。壶公山是莆田“文献名邦”智慧的象征,至今仍流传“见到壶公山,聪明花会开”的故事。北宋理学家朱熹赞美“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其所说的“此公”,即是壶公山。 (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