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漳州:牛人牛事“牛”日子

时间:2021-03-07

牛年说牛事,都是在养牛,有人靠辛勤的汗水养牛脱贫了,有人凭借养牛奔小康,也有人发展壮大肉牛产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牛人牛事“牛”日子

因为有了这些牛,杨旺顺终于脱贫了。

养牛走上脱贫路

清晨7点,杨旺顺就在自家的牛棚里忙活起来,给牛添了第一口草料,看着满圈壮实的黄牛“哞哞哞”欢叫着,心里乐开花,他背着双手心满意足地散步回几步远的家里,端起一杯热茶,慢慢地啜饮起来。

杨旺顺今年57岁,是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浦林村的村民。本来拥有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经常入不敷出,多年前其妻因受不了贫穷狠心离去,留下他和女儿相依为命,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浦林村村主任杨文兴介绍说,这几年,区、镇、村帮扶干部吴勇德、蒋松炜等多次到杨旺顺家中了解情况,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让他重拾信心,并帮他寻到一条可持续的脱贫之路,真正变“输血”为“造血”。

“我原来也养过几头牛,有一定的养牛知识,我觉得可以适当扩大一些规模,但是买牛崽建牛舍却缺少本钱。”杨旺顺说,他的想法得到浦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挂钩扶贫帮扶干部的帮助下,2018年12月他办理了小额信贷3万元用于养牛,通过贷款帮扶大力发展产业,从原来的2头牛发展到现在的9头牛。

“我主要养黄牛,母牛产崽,也卖牛崽。”杨旺顺高兴地说,去年他共卖出3头牛,其中一头大牛、两头小牛崽,共收入3万元。

去年年初疫情肆虐期间,杨旺顺较少出门了,但他也没有闲在家中,还增加了养蜂项目。

“有一些蜜蜂是购买的,还有一些是在附近山林里收的野蜜蜂,目前已有40箱了,去年第一次酿蜜,共酿了100多公斤,由于是第一次养蜂,没有熟客户,而且又在疫情期间,后来还是靠镇村干部帮助联系客户,拓宽销售渠道,共收入2000元。”轻抿了一口茶,杨旺顺说,春天到了,荔枝树开始开花了,今年顺利的话,可以多采个100多公斤。

日子越过越牛,越过越甜蜜,在镇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凭着自身的不断努力,杨旺顺家里一幢二层高的新房子已盖好入住。

脱贫“摘帽”的杨旺顺在新的一年里,正轻装奔向小康新生活,对于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了信心。

许庆辉坚持多年用生态环保理念养牛。(资料图片)

果牛同奔致富路

“今年是你们的‘本命年’,希望大家长得壮实些!”一大早,许庆辉就来到山上的杨梅果下,巡看他养殖的牛群,抱住一只小牛崽轻轻抚摸。

许庆辉是土生土长的汤洋村村民。1987年,年仅16岁的许庆辉便在山上开垦了两亩山地,种了50多棵杨梅树。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那时杨梅0.5公斤才卖几毛钱,他的行为让身边许多人感到不理解。

“难道种植杨梅真的没有前途吗?”虽然许庆辉还是一如既往地继续他的杨梅种植,但内心里没有以往自信了。

1992年,漳州开发区建设的脚步踏响了汤洋的土地,这让一度打了退堂鼓的许庆辉重新拾起了信心。此后一发不可收,短短几年里,许庆辉把全部积蓄都投入果园,继续种植杨梅。因为种植规模扩大,入不敷出,一度穷到连米都买不起,幸亏有一帮好友相助,才慢慢熬过难关。到2020年已种了1200多亩2万多棵杨梅树,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杨梅大王”。

“杨梅果园里经常会长杂草,如果喷洒除草剂的话,有农残,对杨梅对土壤生态不利,牛不是爱吃草吗,可否放养几只牛,让它们在果园里吃草呢?”10多年前,许庆辉试着在杨梅果园放养了几只黄牛,果园里坚决不打农药,没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年,漳州开发区交通越来越便利。特别是乡村旅游兴起,周边游、自驾游、亲子游日益火爆,杨梅采摘季游客纷至沓来。许家的生态杨梅也打出了名气,实现转亏为盈,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许庆辉家果园里的黄牛已经发展到84头,另外又养了一些羊,这些牛羊白天放养在杨梅园专门帮助清除杂草。“牛粪、羊粪经收集处理后,还是种植杨梅最好的有机肥呢!”许庆辉笑着说。

旧时,漳州开发区这一带叫打石坑,一片荒凉,黄土裸露,风吹石头跑。30年过去了,沧海变桑田,现在变成一座绿意盎然的滨海城市。

“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现在致富奔小康了,更要注重保护生态。”许庆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不能忘,生态这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徐月苹希望在牛年里牛事业发展得更牛。

分红迈向幸福路

“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的帮扶,我们现在的小日子不用愁了。”早春的一个下午,刚刚忙完家务活的徐月苹满脸喜悦地说道。年前,她收到了助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第四笔分红,为孩子添置了新衣,置办了年货,这个春节可谓过得红红火火。

徐月苹是漳浦县前亭镇洛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她的丈夫遭遇意外不幸离世,留下一个四岁的女儿和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四个月婴儿,由其独自养育。由于家庭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扶贫干部了解到徐月苹家里的情况后,帮她介绍到当地的延源畜牧养殖场负责炊事工作。”前亭镇扶贫干部蓝杰麟说。延源畜牧养殖场是前亭镇农民企业家王炎元创办的,当年王炎元远赴缅甸,将“骆驼牛”带回家乡试养,喜获丰收,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养殖场提供平台吸纳当地贫困户饲养骆驼牛,助力贫困户就业增收。

2015年,徐月苹的父母在家帮助她照顾两个孩子,而她来到延源畜牧养殖场工作,每月有了2200元的固定收入。

2017年7月,为带动贫困户更好地脱贫致富,由前亭镇政府扶持、当地企业创办、贫困户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漳浦助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中做思想工作,徐月苹家就是其中一户。

“贫困户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及政府提供的产业扶持资金,作为骆驼牛养殖的投资成本,而王炎元的公司则提供养殖场地及设备设施、骆驼牛仔和饲料,并负责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无偿协助管理服务工作。贫困户只需负责喂养和做好卫生工作,就可以享受合作社分红。”蓝杰麟介绍道。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徐月苹投入5万元的贷款,外加政府的3000元补助,按照1股1000元,持有53股份,但她与其他贫困户一样,在心里打了个问号,这样投入真的能带来收益吗?

为了打消贫困户的疑虑,镇政府为他们准备10万元的养牛风险保障金,实现养牛零风险。2017年底,徐月苹领到了合作社的首次分红5300元。

“2018年,分红11100元;2019年,分红12200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分到4656元。”徐月苹算了一笔账。在前亭镇,像徐月苹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30余户,于2017年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在政府的帮扶下,徐月苹将自家的危房进行改造,如今一家子住上了新楼房。“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新的一年希望牛事业更‘牛’。”说到新年愿景,徐月苹信心满满。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林素真 郑文典 林志祥 文/图)

  • 上一篇:省级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匠心砥砺 创新剪纸为党献礼
  • 下一篇:漳州:农贸市场新规15日起实施 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可设置自产自销交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