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1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国产种球品质不比进口的差,首批产出的鲜切花一投放市场就被抢购一空,每支均价在七元钱左右。”9日,在延平区王台镇罗源村首批国产百合花种球试验大棚内,花农卢柳余一脸笑意,“这些如‘云裳仙子’般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将陆续上市。”
延平是国内百合鲜切花第三大主产区,2019年产值超过6亿元,“延平百合”获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长期以来,百合种球高度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更主要的是导致百合鲜切花产业受制于人。”延平区林业局花卉办副主任陈文靖说,从荷兰进口种球一粒要花3至4元,这一项就占总成本的50%以上。碰上花价高的年份,种球还要提价。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百合种球要破局,就必须开展百合种源‘卡脖子’的技术攻关。”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林智敏介绍,省农科院与延平区紧密合作,经过二十多年攻关,成功突破国产化商品种球繁育技术难关,开发出诱导配方、低温春化、热激渗调等10多项适配技术,最终构建起稳定的百合种球繁育体系,打破技术壁垒,摆脱进口依赖,实现了百合“种球自由”。
首批试验大棚共种植30亩国产百合花,其种球运用工厂化模式培育。“相较以往的‘演习’,此次试验就是面向花农、面向市场的一次‘实战’。”林智敏和团队科研人员对现剪切下的百合花进行测算评估,花苞数、株高、花苞长度等各项数据均达到流通A级品标准。
延平区百合花协会会长叶盛立一直留意国产百合的长势。“从种植角度看,国产百合病害少、花蕾看不到畸形,而且花苞头数、大小、长势、枝条都让人满意,品质不会输于国外品种。”叶盛立说,国产百合花种球的研发繁育成功,将每粒种球价格降低了至少1元,以每亩需要一万粒种球计算,可以节省万元。
“在成功研发国产种球培育核心技术基础上,我们设计出‘小鳞茎—籽球—商品球’三级繁育体系的工厂化设施设备。”林智敏介绍,这些设施设备去年开始运用到“华东球根研发及育种现代农业项目”中,今年开始种球工厂化批量生产,预计可年产百合籽球三千万粒。随着三级繁育体系精细化、科学化管控水平的提升,最终将实现年产六千万至一亿粒种球目标,进而辐射华东花卉产区。
“省农科院团队还将继续研发新品种,提升‘延平百合’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以种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林智敏说。 (记者 廖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