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探访“沙县小吃第一村”:发挥小吃原乡特色让乡村“聚人气”

时间:2021-04-07

  【乡村振兴】探访“沙县小吃第一村”:发挥小吃原乡特色让乡村“聚人气”

  【解说】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的俞邦村,有着“沙县小吃第一村”的美誉。3月23日,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实地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俞邦村和有着“国民小吃”之称的沙县小吃再次走红。

  【解说】经营灯盏糕、油饼、牛肉丸小吃摊的张秀姬告诉记者,总书记就像邻居一样,特别亲切。

  【同期】俞邦村村民 张秀姬

  (总书记)他说这个油饼跟锅边是很好,他说他(在)福州也有吃过。他说油饼才五毛钱一个,他说吃10个才五块钱你吃得饱。

  【解说】三明以森林覆盖率高达78.73%,被称为“福建最绿城市”。很多村庄就镶嵌在大山密林里,而俞邦村在群山围拱中,坪坝一马平川。自古中原人南迁,商渠通达,北方的蒸饺、南方的炖罐,南北风味在这里荟萃。

  【解说】张秀姬告诉记者,过去为了挣钱养家,她和丈夫俞和文两人外出打拼,起早贪黑经营沙县小吃店。

  【同期】俞邦村村民 张秀姬

  我们这个家就是开小吃(店)起家的。开始我老公做生意是做亏掉了,然后才我们两夫妻出去,孩子还小,大的才十一二岁,我女儿,小的才五岁,两夫妻就出去赚(钱)。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一天比一天好,这样子才好起来,这么富起来。那时候,盖房子,我这个房子一个月就可以盖一层了。

  【解说】如今靠着从沙县标准化配送的物资,张秀姬的女儿在杭州、武汉连锁经营5家沙县小吃店,年收入超过45万元人民币。

  【同期】俞邦村村民 俞和文

  配送这块,一个饺子皮、面条,一个配料这些都有配送。以前在福州买菜,我们开小吃店,买菜要一个专人,跑两三趟菜市场。现在互联网很方便了,都是下单一下,第二天早上菜全部到门口。

  【解说】据资料显示,沙县小吃全国门店8.8万家,遍布于62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辐射带动就业逾30万人,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同期】俞邦村村民 林木英

  那个时候,是穷的时候是很困难,我们两夫妻要养三个小孩子,那个时候是很困难,但是慢慢做了就很好,家庭很好,在现在越做越好。经济变化也很厉害,很多。以前房子都没住,现在拆迁掉自己又盖,儿子长大了又盖,还要去城里买房子。

  【解说】曾经并不富裕的俞邦村,如今几乎家家户户有车有楼。老一辈“沙县小吃人”在外打拼了数十年回到家乡,依然做着小吃的营生。而年轻后辈则依然靠着沙县小吃,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

  【同期】俞邦村村民 林木英

  现在儿女也有钱拿来,但是我们老人家在家里做一点,也不累。带小孩子(孙),就随便做一点,多多少少赚一点,老人家赚一点私房钱。

  【同期】俞邦村村民 黄昌红

  现在我们年轻人都在外面开小吃(店),现在就老人跟小孩在家里面,我也希望以后沙县小吃都越做越好。那以前都是为了生活,出去做碗饭,为了孩子,为了家里,都是这样。从来没有想过沙县小吃可以发展得这么好。

  【解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全文公布,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沙县,沙县小吃作为当地特色产业,也正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同期】沙县夏茂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卫华

  现在我们沙县小吃,也是迎来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当中,把我们沙县小吃作为一个特色富民产业写到意见当中。这次总书记来调研,也很关注我们沙县小吃。所以我们接下去一定会抓住这么一个这么重大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我们的小吃文化。把我们的小吃文化,跟我们的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发展我们的乡村旅游;也借助我们的这个小吃第一村、小吃原乡带来的这个影响力,发展乡村旅游。

  【解说】张卫华表示,沙县小吃已经成为大产业,小吃食材需求量猛增,镇里将力推食材原料种植业,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带动乡村振兴。

  【同期】沙县夏茂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卫华

  沙县小吃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按照、县里面是提出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五个化”的方向,正在大力发展我们的小吃食品加工业。所以小吃食品加工业对我们的一些小吃的食材需求量非常大。这也给我们夏茂作为农业大镇来讲,发展种植小吃原料带来一个很大的机遇。镇里面现在正在跟科研院所在对接,希望把我们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一个规划,做一个调整,让我们的小吃原料这块,作为今后一个主导产业来发展。

  (来源:中新网 柯宁 钱晓芸 福建三明报道)

  • 上一篇:福建全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启动现场会在三明召开
  • 下一篇:时政微纪录丨重访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