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冬春连旱 莆田不“渴”

时间:2021-04-07

台海网3月2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受高温天气、降雨偏少等因素影响,2020年,福建省主要江河地表径流量较常年平均偏少35%,入冬后旱情持续;今年1至3月,早春季总降水量仍偏少。

据悉,在气候水文年景偏差的条件下,莆田城乡供水总体平稳,被誉为莆田人民“大水缸”的东圳水库除了日常供给,甚至有多余的水供给涵江、西天尾等地用于生活、灌溉。“天旱人不旱”的背后,是莆田近年来不懈的水利建设和节水协作,开源、节流双管齐下,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之源”。

科学调度保供水

抖落春寒,清晨来到东圳水库,此时“圳湖映碧”风采依旧,湖中几处冒起的沙洲和水库消落带的痕迹示意着水库刚历经旱季。在东圳水库取水抽水泵站,记者看到,伴随着隆隆的泵机声,源源不断的水流从管道涌出,奔腾在隧洞池中,声势浩大。

东圳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黄永崇告诉记者,今年1月22日起,东圳水库管理局启动东圳水库—涵江区抗旱救灾应急供水工程,从东圳水库分层取水供向涵江、西天尾水厂,满足两地群众旱时日常用水需求。据悉,东圳水库取水抽水泵站每天向涵江、西天尾水厂引水11.5万立方米左右,目前总引水量达到600多万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2020年,东圳水库遭遇了十年一遇的干旱,来水量仅1.6亿立方米左右,比往年平均少了1亿多立方米。来水量大幅减少,为何东圳水库还能向涵江、西天尾水厂应急供水呢?

据东圳水库管理局工程师张建新介绍,东圳水库建成60年来,水库的主要功能从最初的灌溉转变为灌溉、供水、防洪、工业生态用水等。为保证水库发挥综合用水功能,管理局不断优化调度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调度规程。去年,根据水库的来水量,管理局启动枯水年限制供水方案,根据调度规程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用水,全力保障城镇供水。目前城镇供水依然达到了100%的保证率。到去年底,东圳水库蓄水量有1亿立方米,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与东圳水库同时期开始修建的干渠道,经主城区西部天马山、凤凰山山麓后,跨过木兰溪,直奔沿海地区,整条渠道设有城郊、北高、埭头、笏石等8个渠道所,覆盖89公里灌区。渠道工程管理养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渠系工程的使用寿命及灌区的生产效益。

张建新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各渠道所相继开展渠道防渗工程建设以提升水源利用率,修复后的灌区渠道年可节约水源5800万吨。近年来,莆田市以水利发展为抓手,在水库建立“生态防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法治”四道防线,推行水源地全方位立体化管控和保护机制。通过科学保护与修复,东圳水源地水体涵养能力显著提高,水库保护屏障不断增厚,大水缸也越来越“富有”。

节水协作守清源

酿酒是用水大户,而作为世界级的啤酒工厂,百威雪津达到全球酿酒节水率的领先水平,不仅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保护了珍贵的水资源。

2018年,百威雪津成功入选木兰溪治水理念的节能示范点,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百威雪津的节水“秘笈”主要在于独创性地采用包装回收水中心、酿造CIP回收水中心、RO浓水回收利用、TS中水回用四大可持续利用措施,全方位提高用水效率。

科技赋能节水,如今也在另一个用水大户——农业领域大显神通。走进城厢区华亭镇的利农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设施大棚里,一台显示器背后是一根根管道。7路主供水管道将来自木兰溪的灌溉用水引至种植基地,导入2个容积为120立方米的蓄水池。随后,系统将调配好的液态肥料混入其中,精准调配出植物所需的水肥配方。

在这座“植物工厂”里,依靠水肥一体化技术,这里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浇灌的转变。“以前菜农种菜全凭经验、靠感觉。”园区技术总监蔡永强说,项目落地初期,便将高效节水灌溉纳入设计考量,从以色列引进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实现肥料配方、用量、滴灌时间的全程高效控制,一套设备便可有效管理300亩种植面积的日常浇灌。同时,通过计量管理,公司对每个片区耗水情况了如指掌,通过数据分析,可持续优化灌溉方案,完善节水技术。

涓滴汇流,照见真章。近年来,莆田市把节约用水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力推进节水载体建设,重点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社区创建。数据显示,到去年底,莆田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3.3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56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8%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实现了全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 上一篇:莆田西苑乡:“白富美”如何走出自己的“高大上”?
  • 下一篇:莆田:瑞仕国际潜力少年医教中心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