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福建:履“植”尽责,40年种树25亿株

时间:2021-04-12

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年来,福建国土绿化成效卓越,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

履“植”尽责,40年种树25亿株

台海网4月1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在又一年植树造林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

40年来,福建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6.34亿人次,植树达25.17亿株。在全民义务植树的带动下,福建国土绿化成效卓越,城乡绿化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领跑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所有县(市)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

绿色接力,众人植树树成林

3月是东山县的“植树月”。每年这时,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村民陈朝成,总会雷打不动地来到县里的义务植树点,认真地种上几株木麻黄。

东山岛曾饱受风沙之苦。“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立下铮铮誓言,带领东山干群筑堤拦沙、种草固沙、种林防沙,绿了海岛,富了乡民。

1981年,谷文昌病逝。也是这一年,我国决定在全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绿色接力,生态传承。东山将每年3月12日植树节拓展为3月“植树月”,发动干部职工、党员群众组成植树大军,全县全员抓绿化。近3年,累计投入1.91亿元,造林1.94万亩,全岛绿化率超过94%。曾经风沙肆虐的岐下村,早已“举首不见秃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从此,义务植树,成为福建人民与春天不变的约定。

“每年植树节期间,我省各级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八闽大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热潮。”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说,福建积极搭建义务植树便民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义务植树参与便捷化渠道,每年规划一批义务植树点和林木绿地认养点,面向社会公布。

在全民义务植树的带动下,城乡居民植树造林、见缝播绿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种纪念树、植纪念林成为风尚,认建认养、捐资助绿逐步兴起,“植绿、护绿、爱绿、兴绿”已成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全民义务植树为推进国土绿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目前,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领跑全国;城乡多项绿化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码”上植树,全民植绿新风尚

今年植树节前,“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种棵树”项目在长汀县启动。公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码”上种树。每捐15元可折算成1株树,并由专业营林人员种植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中复村树种单一,林木稀疏、矮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较为脆弱。今年开始,当地将开展为期3年的绿化美化行动,实施造林绿化278亩,开展抚育管护工作,修建作业步道5公里。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全省绿化面积持续扩大,义务植树面临‘要种树、地难找’局面。”省林业局副局长刘亚圣说,与此同时,义务植树对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团队科学造林,更能保证成活率与林分质量,避免年年种树不见树”。

拓展义务植树内涵,创新履“植”尽责形式,势在必行。

2017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出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将尽责形式拓展至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自然保护、志愿服务、设施修建、其他形式等八大类。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应运而生:开通“福建全民义务植树网”,建设“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上线多元尽责项目,实现义务植树多样化、便利化、常态化。去年推出的“我为长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种棵树”,是其中的经典项目。

位于长汀县大同镇与策武镇交界的马兰山,曾是典型的中强度水土流失区。为改善生态面貌,当地开展为期3年的水保生态示范林建设绿化美化行动,并发起在线认捐公益行动,累计吸引2.64万人次参与,捐款额达118.9万元。过去一年,马兰山造林405亩,修建步道10公里,遍植米槠、火力楠、乌桕等乡土阔叶树。重披绿装,颜值飙升。今年春节,马兰山成了闽西乡村旅游新晋“网红打卡点”。

不仅仅在闽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已在八闽大地成为新风尚。

去年春节,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等8家单位联合倡议发起“春节回家种棵树”活动,号召全省干群通过“线上报名预订+线下领苗植树”,为家乡故土增绿添彩。网络报名人数超8万人,赠送树苗26.68万株。

三明市发起“我为三明绿道增绿添彩”在线项目,吸引5.68万人参与捐资252.2万元,眼下已完成新建樱花园20亩、抚育管护501亩和新建步道1.3公里。

立足资源优势,福建还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尽责形式。

发展林业碳汇,推动固碳减排,助力福建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17年,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并将林业碳汇作为三大交易标的物之一。纳入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企业,可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自身碳排放量。自碳市场建立以来,我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256.7万吨,成交额3861.89万元,两个指标双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福建林业碳汇产品更加多元化。顺昌县面向社会公众推出“一元碳汇”产品。公众、展会主办方等,都可线上购买该产品实现碳中和。发展林业碳汇既实现了“社会得绿,林农得利”,也为开拓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探索了新方向。

与此同时,认种认养古树名木、景观林、公园绿地,自愿参加国土绿化公益宣传、普及推广、培训指导等活动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履“植”尽责形式在八闽大地开展。福建人民各尽其力,各美其美,为最“绿”省份增绿添彩。

共建共享,释放绿色新效应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走进历史文化名村——柘荣县黄柏乡上黄柏村,满目皆景:古厝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与青砖黛瓦、飞檐画栋互融共生,勾勒出一幅浑然天成的写意丹青。

绿盈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在“游步道”上追寻慢客生活,在“中华游氏文化园”里感受乡风洗礼,在古老梯田上体验农耕文化……绿色再造故土,生态重塑乡村。

“‘十三五’期间,我们大力推进‘三带一区’(沿海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和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和‘三沿一环’(沿海沿路沿江和环城一重山)建设,启动实施‘三个百千’(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绿化美化行动,强化森林科学经营,重点培育‘三种林木’(国家储备林、珍贵树种用材林、速生丰产林)。”陈照瑜说,福建坚持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坚持山上山下、城市乡村、山区沿海统筹推进,把义务植树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创建森林城市、保护古树名木和宣传生态理念等相结合,持续释放绿色效应。

如今,重点区位绿化美化取得新成效,高速公路总体实现绿化覆盖率100%。城市颜值实现新提升,实现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所有县(市)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一大批综合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郊野公园等投入使用,“间绿透绿、显山露水”城市园林绿化格局正在形成,极大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乡村环境展现新面貌。全省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城镇)87个、省级森林村庄800个,有346个村庄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全民义务植树,也是撬动古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闽山青青,古树苍苍,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的福建,拥有数量繁多的古树名木资源。

守护乡愁,传承文化,福建在全省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对建档的10.2万余株古树名木全面实施挂牌保护。同时,福建将全民义务植树与古树保护相结合,鼓励社会公众通过参与认养、开展“保护古树名木”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加入古树保护队伍。

春风拂面,新绿初绽,又是一年植树好时节。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福建大地植绿,福建人民心中播绿,人与自然在八闽大地和谐共生、生生不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 上一篇:福建省领导到南平市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
  • 下一篇:福建: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