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液体菌种 一年可采24次秀珍菇
市民体验采摘液体菌种生产出来的秀珍菇。通讯员 刘其燚 摄
台海网4月14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出菇了!菇蒂粗细适中,形状饱满,这个秀珍菇品质非常好!”昨日上午,在罗源县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菇房内,看到一朵朵肥硕的秀珍菇从菌包中探出头来,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卢政辉兴奋地说。
这是罗源县第一批实现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秀珍菇,标志着秀珍菇液体菌种接种养菌项目正式投产,罗源县秀珍菇将实现周年化生产。
破局
液体菌种打破产业瓶颈
在罗源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的液体菌种培育室内,8个液体菌种发酵罐一字排开,罐内菌丝不断地“运动”。“这一罐液体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周时间,我们会把600毫升液体菌种母液倒到发酵罐内,一周后液体菌种可以灌装3万个左右的菌包。”卢政辉说,秀珍菇液体菌种突破了困扰罗源秀珍菇种植业多年的技术瓶颈,可以实现秀珍菇种植自动化、标准化、周年化。
在隔壁的菌包生产车间,自动化菌包加工机正在快速运转,拌料、灌装、封口这些原本需要人工的步骤都由机器替代。目前,两台自动化菌包加工机每天可以生产3万袋菌包。
“以往我们种植的秀珍菇采用固体菌种,每年3月开始种菌,6月到9月出菌,每年只能生产一季。受到固体菌种、人工、空气的影响,秀珍菇容易感染杂菌,从而影响出菌率。”罗源县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则銮告诉记者,现在采用液体菌种,实现自动化生产,养菌房和出菇房都实现智能控温,大大缩短了出菇的时间,而且每年可以轮作12次,采摘24次。
“出菇率从92%提高到了99%以上,生产周期缩短到了60天,自动化生产菌包的成本也更低。未来我们还会采用机器注菌和传动带等设备进行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进一步减少人工对出菇率的影响。”钟则銮说。
创新
增效技术促进高质量发展
坐落在罗源县下长治村村口的罗源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占地32.5亩,已经成为罗源食用菌产业奔向“星辰大海”的助推器。
该研发中心是食用菌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所在地,拥有冷链物流仓储库、直播销售平台、产品展示厅等设施,提供产业研发、农民培训、技术咨询、品牌宣传、农村电商运营等服务。
罗源县科协主席钟凤金介绍,经过县科协对接,去年9月,中国菌物学会与罗源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签订了共建食用菌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的协议。自此,罗源县首家食用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正式成立。建站以来,高级工程师卢政辉不仅帮助菇农解决了菌包烂包问题,还结合罗源县秀珍菇的生产现状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建设了罗源县第一批工厂化秀珍菇栽培设施,开创罗源秀珍菇产业新篇章。
在此之前,食用菌研发中心已经对接罗源县发改局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创建福州市专家工作站,还与省农业农村厅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团队、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胡开辉专家团队合作,从根本上改变“菌种靠进口、栽培靠经验”的传统种植方式,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食用菌栽培工艺的收集、调研、实验等服务站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依托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罗源还将试验推广优良菌种选育、液态菌种培育、菌包生产工艺优化、周年化栽培等秀珍菇增效技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出菇率和品质,实现产品精深加工,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
多方发力实现产业提升
近年来,罗源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菌、人才培育、资金扶持等措施,为起步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心补血”。2019年,起步镇拿下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金字招牌。2020年,起步镇食用菌产值比增40%,达到7亿元,辐射带动1500多户参与种植,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
起步镇镇长李宏介绍,起步镇已形成以长治片为核心,涵盖起步、沈厝、党林、上长治、下长治、洋北、护国等村的食用菌种植片区,并且引进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打造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体验中心等,在新品种引进、种植规模扩大、技术升级、三产融合等方面实现产业提升。(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