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清明过后,民主村周围的山头上满是绿意。70多年前,闽浙赣省委福建城工部闽中游击队平潭支队从这里出发,建立了解放战争时期我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平潭县人民政府。
民主村原名玉屿村,因为村民在革命斗争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民主村。山仔顶山上,一座近8米高的碉堡(下图)格外显眼。它由石头一层层垒成,呈圆柱形,四围有序设置了24个方形孔洞。凝望碉堡,仿佛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白手起家!开展游击战争
玉屿村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曾参加闽中特委游击队的进步青年吴秉图受命回村秘密发动青年组织海上游击队,拉开了玉屿村武装斗争的序幕。1943年后,吴聿静等人在屿头等离岛继续发展武装力量,1945年回到村里组织农会,发展游击队员;1947年,平潭革命游击队在玉屿村成立……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深入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1948年9月,根据闽浙赣省委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决议,省委城工部五县中心县委“魁岐会议”决定成立平潭游击队。
缺人、缺物资,是游击队面临的最大难题。但,得道多助!仅仅用了5个月,这支游击队从无到有,成为一支敢于同国民党军队公开对抗的人民游击武装队伍。村里的碉堡就是在那个时期建起来的。
“自家的石料、木材、门板……能搬的都搬出来!”当年,全村男女老少献工献材,日夜赶修,建成山仔顶、厝后山、南海山3个大碉堡,还挖掘了坪顶、马鞍山等5条前哨壕沟,在村里主要路口暗设鹿钉、地雷。七位村民还将自家石厝提供给游击队当营房。
15天!军令如山
1949年2月25日,元宵节已过去十余天。但这一天的玉屿村却张灯结彩,比除夕夜还要热闹。拥有300多人的平潭游击队升格为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成立大会当天在此隆重举办。当时,以玉屿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与土库、看澳、鹤厝、康安、江楼、当盛等6个基点村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限四月初十(公历5月7日)之内,消灭反动武装部分或全部。”1949年4月22日,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向平潭人民游击支队下达一道命令。这次行动既是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也是对平潭支队的一次考验。
时间只有15天,敌强我弱,如何得胜?平潭人民游击支队很快摸查敌情,精确了解敌方兵力布局和武器装备情况,确定举事时间、进攻时间、作战主攻方向。
一场大战即将在平潭县城中正堂爆发。
中正堂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驻兵、集合和大型活动的场所。“只要拿下中正堂,夺取敌方枪支弹药,其他两处的敌人武装就不足为虑。”平潭人民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吴秉熙策划调虎离山之计,目标是中正堂两只“老虎”——反动武装卫队主要负责人林荫和林诚仁。
5月1日,游击队一支小分队突袭了“大老虎”林荫的小舅子的老宅,林荫中计从城关回到老巢官井村驻守。同时,游击队又设下圈套,让“小老虎”林诚仁将“坚守岗位,夜住中正堂”的命令置之脑后。
第一次!平潭县城解放
5月5日夜幕降临之际,117名游击队员人手一把大刀,外加40多支长枪、10多支短枪和1支冲锋枪,从民主村向县城悄悄出发。
6日凌晨1时,40多名敢死队队员迅速将中正堂层层包围,战斗打响。虽然敌方有一百多人且装备精良,但震慑于敢死队的气势,他们很快弃械投降。
6日11时,惊闻县城失守的林荫亲率400多人赶来反扑,但被严密部署的游击队击退。
当天的战斗至14时结束,平潭支队共消灭国民党武装200多人,缴获敌机枪11挺、长短枪300多支、手榴弹5000多枚、子弹5万余发,平潭县城第一次获得解放。随后,平潭人民游击支队建立起县区两级政府,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方武装在福建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战斗中,敌人包围玉屿村,驻守在村里的老同志、妇女游击队员正是在这些碉堡的掩护下与敌厮杀,才保住了阵地。”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吴翊强介绍说。3座碉堡中现存山仔顶碉堡,是在省老区办支持下修复的。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每一件大事,也见证了人民最后的胜利。”吴翊强说。
记者感悟>>>
重塑红色遗迹 发扬革命精神
民主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行走在田野阡陌间,看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难以想象在七十多年前,这个村庄有过一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承担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分量。
革命先烈“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精神,至今仍指引着民主村前进的方向。在民主村村部大楼隔壁,一座革命史迹展览馆正在改扩建。“今年‘七一’前将建成开放,馆内详细梳理平潭人民游击支队的革命历史,展示先辈遗留下来的大刀、地雷、手榴弹等革命文物。”吴翊强说。
他告诉记者,除了山仔顶碉堡,其余两座碉堡将来也要重建。因为,这段红色峥嵘岁月早已深深印刻在村民的心中,是民主村的魂。这些革命遗迹不仅是老一辈的红色记忆,也象征着需要世世代代坚守的革命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民主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顾民主村的革命历程,正是群众路线使党的事业能够根植于沃土之中,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从“光杆司令”到300多名队员,从白手起家到解放县城,平潭人民游击支队的迅速壮大,正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民主村,完成了筑堤坝、村道硬化、架路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古老的石头厝向外界展开了怀抱。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一拨又一拨党员干部到此参观学习,触摸碉堡上留下的弹痕,回溯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切的力量就藏在不朽的石壁中。(记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