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天井,石砌高墙,修缮后的黄素石楼格外显眼,与楼外环屋形成主次有别的宏伟古建筑群
这是福建众多土楼里独特的一座,全省唯一的纯石筑土楼
280岁黄素石楼修缮复原
台海网4月3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四方的天井、挺拔坚固的石墙、设有射击孔的哨楼……在遍布红砖古厝的泉州,藏着一座神奇独特的土楼,这就是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的黄素石楼。
据了解,黄素石楼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因楼主黄素而得名,距今已有280年历史。石楼原名“定楼”,当地人称为“土楼”。这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纯粹的石筑土楼,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楼体局部坍塌损毁,后来只剩下石墙和石柱。2019年11月,黄素石楼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实施。目前,黄素石楼主体建筑完成修缮,成为泉港区乃至泉州市独有的魅力古建筑。
修缮后,在天井四周,沿栏杆廊道高高挂起红灯笼
黄素石楼攻防兼备,在三层的四角处加建了哨楼,设有射击孔
黄素石楼的一、二两层采用花岗岩条石砌体,精凿得平坦均匀,只见线条,不见灰浆,墙壁厚度最宽达1.4米,窄者也有0.73米。三层外立面用糯米糖水灰刷墙,墙内留出一道宽约两米、可通达四面或哨楼的环形走廊,称为“跑马道”,窗门均设置三重窗扇,可以射击或巡视;四处墙角各伸出一个哨楼,每个哨楼有四个射击孔。整座石楼仅在西面设一拱形大门进出。黄素石楼的建造极其坚固,具有防火、防水、防盗三重功能,这样的结构,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属罕见。
黄素石楼长宽各20.8米,高9.3米,石构墙体,呈方形平顶、三层四合院式,经修缮后,比往昔更坚固,空中俯瞰,格外壮观。
此前,黄素石楼倾颓破败,只剩下石墙和石柱,2019年11月启动保护修缮工程
从西面砖屏墙一侧的拱形小砖门处看黄素石楼
三楼靠墙处留出一道宽约两米的环形“跑马道”,墙上窗口均设置了三重窗扇,可以射击或巡视
据前黄村村委会主任黄实卿介绍,石楼内构房36间,楼外72间环屋,共108间正辅房屋,形成一个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宏伟建筑群。这种内部防备森严的石楼,可算是福建众多土楼里很独特的一座。
为保护修缮黄素石楼,当地邀请古建筑专家,根据遗存结构绘制出黄素石楼复原图。
“石楼修复得跟我小时候的印象一模一样,太厉害了!”村民黄和平感慨道。他在石楼里出生长大,楼内冬暖夏凉,每逢夏天,他常常会跟小伙伴们卷一张草席,铺在三楼的跑马道上睡觉。夜晚的风从射击口灌进来,特别凉快。当时,全村的小孩都会挤在这里,热闹极了。
楼前石埕上,孩子们练习当地独有的罗家棍术
民间乐社在厢房进行国家级非遗“泉州北管”的展演
如今,经过保护修缮,黄素石楼焕发出新面貌,已成为前黄村乃至前黄镇的“文体中心”,让黄素石楼一下子活了起来。据悉,当地将以黄素石楼为载体,打造成文化展示平台,弘扬南音、北管、掌中木偶等非遗项目。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庄国辉 刘泽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