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福州构筑幸福养老新家园

时间:2017-08-17

台海网8月17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能在家门口养老,真好!”近日,在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0岁的李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6月,这个“五星级”的照料中心建成投用。每天,李老师早晨到这里打太极拳,上午和下午到中心活动室练书法、看报,中饭和晚饭都在这里解决,“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养老不离家,是许多老年人的心愿。像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今年将在鼓楼区10个街镇全部落地。

截至2016年底,福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17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5.6%。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福州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鼓楼、台江等五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在农村,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机制,以公建民营等方式激活农村养老产业。

政企携手,社区居家养老更专业

8月4日上午9时,84岁的连孟钦像往常一样,到台江区福机新苑居家照料中心与老伙伴们一起打牌、做体操。照料中心位于福机新苑10号楼一层,面积600多平方米,理发室、医务室、休息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提供日托、康复护理、家政、上门看病、短期托养等服务,深受社区老人欢迎。“在这里开心、舒心!”连孟钦告诉记者,平时在家如果身体不适,一个电话,中心的助老员就会上门帮助。

老人幸福感的提升,源于第三方专业化组织的引入。今年春节后,由台江区民政局主导,福建省福龄金太阳健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和运营,福机新苑居家照料中心正式为社区老人服务。

不仅在台江区福机新苑,福州市已有8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运营,老人可享受“升级版”居家养老服务。

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服务较单一,未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民营机构也面临着场所难求、租金昂贵等困难。“政府部门携手民间资本,形成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不同模式,为破解养老痛点探索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路径。”福州市民政局局长林子波说。

目前,福州已出台系列政策,市级财政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予以30万-100万元不等的奖补。全市共引进或培育13家专业化组织,打造了“金太阳”等一批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养老服务品牌。今年,在五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新建11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完成5所),完善提升24所居家养老服务站(已完成9所)。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供给更多元

在依山傍水的马尾区文澳老年公寓(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护养中心),百岁老人葛云飞是这里最年长的“住户”。他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每天,护士为他量血压、搭配三餐,根据身体状况配好药品,真正无后顾之忧。

文澳老年公寓1-3层设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抢救室、药房与门诊部等科室,4-6层为住宿区,设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影音室等休闲区域。楼上养老,楼下看病,这是福建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由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与福建文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设立护养中心与康复医院,2014年10月正式运营。

“护养中心共有360张床位,其中100多张预留给康复转护养的老人,剩下200多张都满了。”副院长董晴告诉记者,在文澳老年公寓转型之前,入住率较低,不仅因为医疗资源的不足,也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老人怕住养老院被认为是因子女不孝。

如今,优质医疗资源是最大吸引力。“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这是养老一大难点。文澳老年公寓在设立养老机构的同时,也设置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老人足不出户能看病,还可医保报销,享受针对慢性病的综合诊治与长期专业护养。“我们将把医养结合的模式推广到街道与社区。”董晴介绍,他们正在探索与福州城区的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合作,推出远程专家咨询、现场专业护理、康乐康复、慢病信息大数据管理等特色服务项目。

文澳老年公寓的创办,填补了福州中高端养老机构的市场空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正在福州逐步形成。

据介绍,福州建成各级各类养老机构150家(含在建项目),其中公办76家、公建民营9家、民办65家。福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投资3.66亿元,拟设床位1500张,明年可投用。12个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7.2亿元,拟设床位5759张,正陆续建成投用,而且也将采用公建民营的模式,提高使用率和服务水平。

  • 上一篇:九寨沟地震 福州4名“驴友”第一时间参与救援
  • 下一篇:共享汽车即将入驻福清 首次出行第一小时只需1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