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举办北京舞蹈学院“福州班” 更高起点培养艺术人才

时间:2017-08-31

台海网8月2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硬件要支持,软件要保障。这当中,人才是关键因素。

习近平对培养人才,壮大文化队伍,也极为重视。举办北京舞蹈学院“福州班”,就是一大举措。这是北京舞蹈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为地方举办的最后一届定向委托培养班,由此,成就了“永远的福州班”,至今仍传为佳话。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歌舞团(后改为歌舞剧院)百废待兴,全团上下踌躇满志,但苦于没有优秀人才支撑。

习近平等市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培养人才:从全省、全国选拔24名功底好的苗子,送到北京舞蹈学院定向培养,开设“福州班”,市里为此拨专款24万元——在当时,这不是一笔小钱。

1993年,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林姝敏,成为“福州班”的一员。和她同班的,还有其他23名面向全省及临近省份招收的、同样正值花季的学员。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福州送到高等艺术院校培育的首批舞蹈人才。

2017年,恰逢“福州班”毕业20周年。前些天,班主任拿出一张合影,林姝敏惊喜地发现,照片里前排中间的,正是当时到北京开会、专程去看望她们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市里的确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最好条件。我们班是学院里第一个拥有班级电视、录像的,就为了方便观看影像资料。平时有任何困难,市里也会出面协调学校帮助解决。”回忆年少在京的求学生活,林姝敏颇感自豪。

1997年6月,24位学员完成学业,一回到福州,就投入到庆祝香港回归等各类文艺演出中。正因为“福州班”的培养,她们练就了一身真本领,成了福州市歌舞团的“顶梁柱”,甫一亮相,就成为福州乃至福建舞台上最亮眼的一群人。她们多次担纲省里、市里重大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赢得满堂喝彩。

如今,“福州班”中的十多位,仍活跃在榕城舞台上,林姝敏已经是福州市歌舞剧院副院长,她还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被网友誉为“最美火炬手”,其他人或坚持演出或承担管理工作。离开剧团的几位,也各自精彩。

  • 上一篇:福建今日全运会狂揽5金1银2铜
  • 下一篇:习近平:剧团发展遇到困难了,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