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福鼎赤溪:脱贫之后再奋进

时间:2017-09-02

  台海网9月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2016年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民深情寄语:

  “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再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赤溪村实现了从穷山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总书记的激励,是对我们的充分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站在新起点,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对赤溪村未来充满信心,“一年半过去了,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取得新的进展。”

  挪穷窝——搬进小康村

  初秋的赤溪水碧山青,鸟鸣声声,处处生机勃勃。徜徉在中心村,只见水泥村道宽阔整洁,村民的楼房鳞次栉比,主村道——长安新街上的特产店、农家乐、民宿一家挨着一家……

  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村民住的还是简易茅草房,吃的是“地瓜苦菜是主粮,一碗盐水做成汤”。

  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大刀阔斧、大胆创新的手段。既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那么就整村搬迁。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赤溪村一步一个脚印,挪穷窝,拔穷根,甩掉贫困的帽子。

  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更是让赤溪村的干部和村民铆足了劲。2016年,成为赤溪村最繁忙的一年,一共有四五十个项目在建,涵盖了旅游集散中心、夜景灯光工程、自来水厂改扩建等。

  走进今年8月初才投入使用的村文化中心,村民们读报的读报,下棋的下棋,很是热闹。

  正在闲坐的李先如老人说:“过去住在山上,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玩?这几年生活好了,大家就想有个娱乐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好,我天天都来。”

  开山门——通往“金银山”

  挪了穷窝,如何致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路,仍是制约赤溪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2年,连接太姥山和赤溪村的蒋太公路修通。游客游完太姥山的奇峰,可以到赤溪体验秀水。

  2015年,宁德市拍板,从沈海高速公路霞浦段杨家溪出口直接修一条通往赤溪的公路,把太姥山、九鲤溪及其下游的杨家溪三大景区连成一体。现在,赤溪村有3条公路直达太姥山、磻溪集镇和高速公路。

  如今,赤溪村拥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金字招牌,有3家旅游公司。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向前看——奏响“变奏曲”

  赤溪村富了,赤溪村出名了。

  村干部仍保持着清醒头脑。脱贫之后,该怎么继续前进?

  寻找新路径,奏响“变奏曲”,村党总支是主心骨,村干部是“领头羊”。

  村主任吴贻国牵头带动5位村民合伙注册了乡源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林下养鸡和菌菇、中草药种植。

  看到村干部带头干,村民的创业热情更火热。

  去年至今,村里新注册的合作社就有6家。更让人欣喜的是,不少村民回乡谋求发展。90后杜赢成为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成立经营的赤溪茶业有限公司已经有100多亩茶叶基地。

  杜赢说:“‘中国扶贫第一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那是祖辈、父辈的起点。我们的梦想是,未来的赤溪成为‘中国自强第一村’。”

  • 上一篇:勇立潮头,建设“数字福建”
  • 下一篇: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