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驻华使节盛赞兰州荒漠化防治工作

时间:2017-06-20

驻华使节在我市考察三北工程建设

外国友人盛赞兰州荒漠化防治工作

  每日甘肃网6月2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6月19日,国家林业局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国际代表一行40余人来兰,就我市三北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成效进行考察。

  在榆中县北山高坪护林站,生长旺盛的柠条使干旱、贫瘠的群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区,自2013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林业治理面积12万亩,栽植各类树木300多万株,平均成活率达75%以上,随着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该区域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改善。

  每到一处,许多外国友人都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这么大的规模,在他们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中国真了不起。

  巴基斯坦驻华参赞阿巴斯表示,他对我市在荒漠化治理、土地治理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感到惊奇。他认为,巴基斯坦的气候跟兰州非常相似,也面临着一些相似的生态问题。回国后,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一带一路”的规划之中。希望通过两国间的合作,学习中国防治沙漠化的经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春峰说,这次选择甘肃,主要原因是河西走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工作在国内是做得非常好;二是河西走廊承载着历史的内涵。兰州防止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对我国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都有很大的意义。

  据了解,我市周边生态治理历时30多年。在国家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长期支持下,采用基本建设制度进行建设管理,完成了58万亩城市周边山地的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如今,该区域已是春有山花烂漫、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累累硕果、冬有长青松柏,形成了城市与森林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文明体系,并为黄土高原旱区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出了可复制的经验。兰州市也因此成为全国旱区生态建设的典范城市之一。

  据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的生态成效评估,该生态修复工程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0万吨,年固土量227.65万吨,年减少黄河泥沙量61.12万吨。监测显示,环山林区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至2000个,达到世卫组织“空气清新”标准。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晟君

  • 上一篇:兰州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走基层听呼声 搭建连心桥
  • 下一篇: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赴新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