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添活力
——西峰区推进产业富民侧记
务工人员在西峰区庆阳居立现代苹果产业园中给果树拉枝。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通讯员盘小美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安志鹏通讯员盘小美李娜
初秋时节,行走于西峰区的绿野田畴,到处能感受到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气息。围绕“东果、南菜、北畜、西游”的产业布局,西峰区全面推广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31+”产业扶贫模式,组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联合体,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品牌体系,并通过“+党建”“+集体经济”等形式增强服务和保障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一条产业富民、振兴乡村的新路。
一
“今年,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昶辉合作社变身股东,年底可享受分红。到合作社务工,每天还能挣几十块钱。”提起“331+”产业扶贫模式带来的好处,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贫困户王海林喜笑颜开,“有了合作社带动,我们脱贫致富就更有希望了。”
今年,巨塬村依托养殖大户胡生银创办的庆阳昶辉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入股、合作社托管”的发展模式,探索现代肉羊产业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路子,村集体及全村138户贫困户从中盛华美羊业有限公司购买100多只湖羊入股到昶辉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饲养、统一繁育、统一防疫、统一出售,实现了规范养殖、产销对接。
“今年我们按5%的比例对王海林这样的入股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合作社负责人胡生银说。
在西峰区,有很多村民像王海林一样靠着“331+”产业扶贫模式有了“股东”这个新身份。在实施“331+”产业扶贫过程中,西峰区大力推广土地、资金、技术、项目、生态等入股方式,优先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劳动力、技能技艺等资源量化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同时,制定出台了《西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股金操作办法》,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4207.58万元,补助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638.9万元,补助到户发展股金3568.68万元,引导贫困群众用资金折股量化入股到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比例分红,打造脱贫共同体。
在扶持政策的引领下,各村积极探索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入股,将农民、土地、资金、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聚集到产业链上,使农民变股民,通过保底分红、盈利分红、阶梯式分红、效益分红等多种方式享受发展红利,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