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嘉峪关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综述
秋日的嘉峪关田园风貌。本版图片由甘肃日报嘉峪关记者站提供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曹义成
嘉峪关市以“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为引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突破,以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为目标,精心谋划部署,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环境改善的新成效。
以“双促双增”精准帮扶为引领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关键在产业。嘉峪关市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实施新项目,大力发展新业态,加强推广新科技,依靠旅游提收入,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嘉峪关市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农村全面提升。为每个村确定市级帮扶领导牵头抓总、协调推进,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负责精准帮扶和整村提升,从每个牵头单位选派一名处级干部、从其他帮扶单位各选派一名科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具体负责精准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户一策、精准施策、驻村帮扶的新机制新局面。推广“三链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火车头”“领头雁”效应。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吸引乡村能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推动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巩固村级公益性设施建设成果。每个行政村每年配备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基金3万元,设立理事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推进村级公益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形成村民自治、社会参与、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长效机制。
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嘉峪关市建立以“抓协调、抓落实、抓责任”为重点的市、区、镇三级领导包抓机制和常态化督查机制,实现“三变”改革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先后出台20多项配套政策,为“三变”改革提供了支持。
目前,全市土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9%以上,村集体资产总额3.45亿元,村集体资源总面积15.45万亩。全市17个村中16个村已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共整合财政支农资金500余万元,发放信贷资金1000余万元,村民自筹资金24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7000余万元,吸引集体、农户耕地、林地9500亩投入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农民股东988户,实现农户分红207万元,村集体分红17.5万元。全市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83个,其中国家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8个,带动农户达3950户,带动农户增收总额403万元。进一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形成河口村“三变+乡村旅游”“三变+土地+劳动力”,野麻湾村“三变+戈壁农业”,断山口村“三变+特色产业”等一批产业经营模式,壮大了主导产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
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突破口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全市以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和“万村整洁”村建设为抓手,全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可憩可游、宜业宜居、美化亮化的农村人居环境。自2014年以来,建成8个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并通过验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组织农户对影响环境的旧房进行风貌改造,着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全面提高绿化覆盖率,绿化率达到38.3%。
在此基础上,嘉峪关市以“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和开展“美丽雄关·万人清洁”主题爱国卫生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镇按照村民小组划分为117个农村网格,将各网格道路沿线、农户房前屋后以及农民田间地头的乱堆乱放、陈旧垃圾等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城乡接合部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垃圾清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垃圾乱倒的问题。目前农村共配备垃圾压缩车3辆、转运收集车19辆、分类式垃圾箱1021个、垃圾斗164个,建设垃圾收集房1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