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进小山村
——陇西县通安驿镇黑家岔村“三变”改革见闻
过去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黑家岔老城山种上了松树等生态绿化树种,昔日光秃秃的山绿了。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通讯员张登华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杨世智通讯员张登华
黑家岔村是陇西县通安驿镇的一个山村,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和农村“三变”改革的深入开展,春风吹到了黑家岔。
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村企联合、农户参与、合股联营”的思路,通过建立“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与黑家岔村携手发展的企业是甘肃印象核桃开发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立足周边地区实际,决定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乡村综合发展园区,企业投资825万元,先后建成荒山生态林1200亩,流转荒地栽植经济林3123亩,其中1155亩核桃基地和1968亩李广杏基地成了吸引游人的亮点。同时,还配套硬化道路3.5公里,建立农业休闲体验采摘园10座,养殖生态放养鸡9万只,不断丰富园区内容。
去年,黑家岔村组建了村党支部引领、村集体所有的兴村富民专业合作社,在鼓励吸纳党员先行示范入社的基础上,带动当地126户群众进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40户。进入合作社的群众将3123亩耕地通过流转折股量化后,进入甘肃印象核桃开发有限公司合股联营。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根据企业提出的打造“田园综合体生态扶贫工厂”的功能定位,将黑家岔包括村庄在内的整体区域纳入规划,依托“三变”改革开始积极探索闲置资源的盘活之路,推进荒山转青山、荒地转基地、村庄转景区、农房转旅社、农民转职工。
在黑家岔村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各方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租金+股金+薪金”三条渠道保证群众稳定增收。企业共流转各类土地及林地3123亩,涉及农户126户,其中贫困户40户,户均保底收入1730元。股金方面,积极引导农户资金、土地、林地、房屋“四股”和集体资金、集体土地、集体林地、财政投资“四股”,以及企业资金股共“九股”,结合资产评估等程序,依据企业、财政、集体、农户投资额度合理确定股权。在折股量化上,基地由企业自主投资1202万元,财政投资325万元,村集体投资80万元,126户农户提供耕地2323亩折价70万元、林地800亩折价24万元。在收益兑付上,根据基地产业发展情况,由企业与农户协商确定,待栽植的林果基地3至5年产生效益后,按照折股量化比例进行分红,其中村集体收益30%留作村集体所有用于村级公益基础设施建设,70%向全体村民进行二次分红。目前,平均每天有60余人在基地稳定务工,每年可获得劳务收入1.2万元-1.5万元。同时,黑家岔村还开发卫生保洁、道路维护等方面的公益性岗位8个。
为了有效防范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黑家岔村还引入保险机构,开发应用“助农保”等适宜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走“产业+龙头企业+保险”的路子,将保险捆绑在产业发展全链条,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按照企业投保、财政补贴等方式,由保险公司提供核桃、李广杏价格指数产值保险和养鸡成本托底保险等针对性业务,提升抵御风险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收益和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