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以南北两山为屏障 以道路绿化为骨架 兰州40年描绘山水画卷

时间:2018-09-06

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道路绿化为骨架

40年绿化美化描绘山水画卷

金城公园汉代风格大门

银滩湿地公园

黄河穿城而过。我市通过40年持续绿化、美化,巧妙地将山、水和周边环境融合成一体,最终在西北干旱的地域上,成功赢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如今的兰州,南北两山层林尽染、百里黄河风情线绿柳依依、各类公园花团锦簇……尽情展示着山水相依,城林相融,园林相连的绿色画卷。

树种单一:城市绿化尚在起步阶段

七里河区的百合公园依河而建,南临金港城小区,与马滩湿地公园相邻。园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记者一边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一边和在这里休息的老人们攀谈起来。这位姓姚的老人说,改革开放以前,这里的黄河边上到处都是深沟和荒地,堆积着垃圾,一到天热的时候,这里更是臭气熏天。

“以前在盘旋路有个街心花园,那是当时街中不多的一点儿绿意。”采访时,一位姓高的老人回忆说,那时街道上的树种不多,常见的也只有槐树和柳树,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梧桐,低头难见草、抬头不见树,哪有现在漂亮呀!老家来人,也只能带到五泉山和白塔山公园转转,没啥地方可去了。据了解,40年前,我市园林绿化的框架简单,公园也只有小西湖公园、雁滩公园等六七个。当时,黄河风情线还没有开始建设,大部分路段还是荒滩、荒草,谈不上什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行胜志说,他是19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绿化科工作,当时传统的树种是刺槐、杨树、杨柳等,绿化也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并逐步进入起步阶段,比如开始建造市民与园林生活景观互动互融的一些绿地和公园,小游园也开始刚起步。记得是1986年,我市第一个小游园——深沟桥小游园开始设计,可喜的是,当时的绿化开始跟咱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绿化的风格和功能逐步接轨。

  植绿美化:昔日河滩荒地变百里风情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开始了大范围的植绿美化工程。

2000年,市政府正式向市人大提交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四十公里风情旅游线规划建设和整治管理的议案》,该《议案》很快获得通过。《议案》按照“促进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要求,首次提出了以黄河40公里为纽带,将公园活动空间、公共绿化、行道绿带和体现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景点有序布设,点缀镶嵌在黄河两岸,进而形成多层次的山、水、城绿化为一体,内外环抱、经络全市、外契于内的绿色文化生态系统。

就我市而言,风情线建设在整个城市绿化建设中是一个重头戏。据介绍,自2000年黄河风情线开工建设以来,我市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依河造势,植绿护绿,并逐步向东西延伸。至此,百里黄河风情线以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终于以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通透疏朗、迎山纳水和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标志性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2008年黄河风情线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目前,黄河风情线上已建成体育公园、水车文化博览园、音乐喷泉、市民广场、中山桥、近水广场、金城关文化风景区、龙源、黄河母亲雕塑、百合园、银滩湿地等一大批设施和景点,整个风情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郭、树伴流水”的美丽风貌,被中外游客和市民誉为我市的“外滩”。

如今,在这条风情线上,以绿地、花坛、雕塑、水车、公园、古建筑、桥梁、船只等组编成西北独有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长卷。中山桥、黄河水车、“黄河母亲”等为代表的一组组城市雕塑,相互映衬,将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未来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

  • 上一篇:甘肃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3元
  • 下一篇:兰州市总工会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扶贫捐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