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从警路:从特警勇士到宣传尖兵
——兰州市公安局新闻办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魏存武
防暴处突现场,他是冲锋陷阵的台前勇士。公安宣传战线,他是以笔为剑的幕后黄牛。从警30年,既扛过枪杆子又握过笔杆子的他被人打趣地称为“二杆子”。但这个“二杆子”绝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褒义词。他就是兰州市公安局新闻办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魏存武。
1986年,魏存武考入警校。1988年21岁的魏存武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从100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兰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特警队。在特警队,每天从早上出操、叠被子、整理内务卫生开始,到队列、擒拿格斗、瞄靶射击训练,军人生活从这里慢慢地熟悉、适应、掌握……加入特警队第一年,魏存武就参与处理了一起重大突发事件。当时,特警队接到任务,在定西路有一张姓男子因家庭纷争,购买制作了一组炸药,扬言要引爆,特警队立马赶赴现场。在一居民楼2楼房间里,特警队发现了张某,他腰间绑了一圈筒状炸药,手里拿引爆拉环,情绪非常不稳定。特警队首先部署,一组人员在一楼喊话,稳定张某情绪,魏存武和另一组队员从楼梯上到二楼,两组配合,控制现场。按当时的情况,若炸药引爆,整个两层居民楼会可能被夷为平地,但张某情绪一直不稳定,就这样僵持了数个小时,终于在张某稍放松警惕的一个空档,魏存武和其他一名队员冲入房间,按倒张某,控制嫌疑人拉着引爆线的双手,拿剪刀小心将一根根拉线剪断,后把炸药安全运送检验。但之后经专家检测,"炸药"是假的,只是外形似炸药,筒内则装的是黄土。“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但在现场并不知情,真的是完全当真炸药来处理,我们当时也害怕,也担心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那时候才二十刚过,但是你是特警,那个时刻你不上谁上,这是你的工作,也是你的责任。”魏存武逐渐懂得了警察真正的含义,从原来广播中停留的高大威猛,到现在切身体会到了警察的辛劳和背后的付出。
1993年,魏存武调至兰州市公安局治安处工作,由于写得一手好字,被安排到了内勤岗位,就这样和材料打起了交道。虽然卷山书海枯燥乏味,但这为他今后走向公安宣传战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魏存武踏上了以“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为己任的新的征程。特警—内勤—记者。这无疑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角色转换。“我还记得第一次去拍照,拿到相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之前从没接触过,心里害怕,担心拍不好,但又想既然已经开始工作,那就好好拍,哪怕是拍不好,多拍,总有一张是可以的。就像是小学生学写字一样,我也是一样样学。”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接到赴玉树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后,兰州市公安局宣传处决定抽调两人随特警支队一起出发,魏存武主动请战,来不及收拾衣物和向家人道别,挎上照相机、摄像机就出发了。“地震发生后,兰州特警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奔赴玉树,从发生地震当天下午到第二天早上,连赶一夜的路。到了玉树,很多人开始有了高原反应,当时宣传处的另一位同事因高原反应剧烈,第二天就被送下来了。这样只剩魏存武一个人负责整个队伍的现场记录和宣传。白天,随特警队执勤、抢救物资,晚上回到营地熬夜编辑、发稿。在灾区的32个日日夜夜,魏存武总是最后一个熄灯,拍摄了上万张照片,编辑了数万字的稿件,用辛劳、智慧和无畏,忠实地记录特警们奉献灾区的感人战斗故事。
入警30年,在宣传岗位14年,魏存武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从警路上的无数回忆。他有着作为新闻人发掘新闻事实的洞察力,从生活的浪花中采撷了一朵朵光彩四溢的生活和工作素材,靠灵感挖掘公安宣传工作真谛。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伊晓明 特约记者杨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