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陇南礼县:两代人的养路情
独耀奇家绿树掩映的院落。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严存义
见到独耀奇老人,他正在自家的果园里打理苹果树。金秋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景的到来。
今年79岁的独耀奇老人,是礼县祁山镇西汉村人。1957年招工当了公路养护工,1958年转为一名正式养路工。
“当时礼县没有一条柏油公路,从天水徐家店到礼县县城,72公里的省道,全是砂石路。”独耀奇老人回忆说,当时的道路状况很差,坑坑洼洼,全是搓板路。养护工具主要是铁锹、镢头、架子车、扁担等,养护全靠人工,一个人日常只能养护一公里。养护工人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独耀奇在自家院子招呼客人进屋。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县上开始分段修建柏油公路。1980年左右,徐家店至礼县公路断断续续实现了30公里的沥青硬化路。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公路养护提出‘四化’要求:桥涵永久化、路面黑色化、养路机械化和路边绿色化。这‘四化’在之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快得到实现。”独耀奇老人告诉记者,如今的公路养护交通工具、施工机械、养护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养护现场靠步行,八十年代靠自行车,九十年代靠拖拉机,到了2000年以后,有了通勤车。
沿着平整干净的村道硬化路,独耀奇老人带记者到他家里做客。高大气派的门楼、绿树掩映的院落、宽敞明亮的瓦房,展示出独耀奇老人一家的幸福日子。
独耀奇1992年退休。在30多年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力养护好每一条公路,荣获的各类奖励证书有十多本,多次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几乎年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特别是2017年,被省委宣传部、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联合评为“绚丽甘肃·最美交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