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群众利益的“护卫队”
——我省紧盯扶贫“奶酪”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吕宝林李艳丽
今年3月,庆阳市镇原县南川乡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张等安因违规向群众收费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收取资金已全部退还群众;7月,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安国村党支部原书记马常军因贪污、套取征地补偿资金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贪污金额已全部追缴,虚列套取的金额在核查前已退交安国村集体账户……这是近日省纪委监委通报的几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案例。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今年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扛起脱贫攻坚监督政治责任,对胆敢动扶贫“奶酪”的行为零容忍,严惩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坚决查处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问题。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统”起来,研究制定了《2018至2020年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17项治理重点、8项具体措施和29种需要问责的具体情形。建立一年两例会、一月一报告、直查直办、月通报曝光等制度机制,把58个贫困县纪委监委相关直接抓在手里,及时掌握情况,督促工作落实。
持续开展“两查两保”专项行动,严查不担当不作为和向扶贫资金动脑筋伸黑手问题。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新确定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信访量较高的重点县区持续开展重点县综合整治。
同时,加大督办和直查重点问题力度,今年以来,重点挂牌督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15件,转办236件。省纪委监委还成立16个专项调查组,对中央约谈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馈、巡视反馈及交叉检查发现的36个问题线索进行直查直办。加大抽查力度,对涉及扶贫领域已经办结的案件,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查,做到问题查不清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
甘南州纪委监委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组建8个督查组对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建立问题线索抽查制度,对重点督办转办的问题线索,特别是被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核查了结的问题线索,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
张掖市纪委监委积极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全面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和“回头看”活动,对2017年以来受理的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开展跟踪督办、限期办结。
上半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5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89人,组织处理526人,移送司法机关28人。
同时,省纪委监委将扫黑除恶同基层反腐“拍蝇”和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相结合,召开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对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挖细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进行安排部署。
制定《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强化执纪监督监察的实施意见》,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与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双向移送和处置工作。突出重点直查,省纪委监委成立6个专案组,牵头组织力量进行异地交叉查处。
各市州根据本地实际和特点,制定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深挖细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
酒泉市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建立健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与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双向移送和反馈机制,明确责任单位、时限要求和方式渠道。
嘉峪关市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线索“大起底”筛查,运用大情报、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和人力情报手段,全方位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主动挖掘和检举揭发相结合的方式,在基层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管理、法律服务环节深入排查核查涉黑涉恶线索。
……
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黑涉恶及充当“保护伞”信访举报467件,甄别筛选问题线索417件,立案1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0人,组织处理48人,移送司法机关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