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药业兴
——民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侧记
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民乐县南丰镇张连庄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本版图片均由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齐兴福拍摄
40年前,位于祁连山脚下的民乐县,中药材鲜有人种植。
如今的民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30多万亩,先后被评授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区、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药区、河西地区唯一的中药材种植主产县、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板蓝根之乡”等称号,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首位特色产业。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齐兴福
大胆尝试种出“板蓝根之乡”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沿山区域高寒阴湿,生长着许多野生的中药材。其中,板蓝根分布较为广泛。板蓝根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长期以来,当地人就有采集板蓝根入药的传统。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野生板蓝根被人们大量采集,数量越来越少。
“板蓝根能不能人工种植?”上世纪90年代,民乐县三堡镇的一些村民开始试种板蓝根。但种了一年,因管理、种植技术落后,加上销售受阻,未能成功。
进入新世纪后,民乐县沿山地区的许多群众到外地学习中药材种植经验,引进优质种子,除了板蓝根,还种植了当归、黄芪等中药材。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技术成熟,加上市场条件日益活跃,民乐县的中药材种植开始起步。2005年前后,民乐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南古镇、新天镇、六坝镇、三堡镇的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
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项培祥曾任新天镇镇长,提及那段日子,他记忆犹新。项培祥回忆说,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镇里曾自筹资金为农民购买板蓝根种子,由镇干部带队前往中药材种植大县——陇西县学习种植技术。
县里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很快,“投入少、收益高、能节水、易调茬”的中药材种植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民乐县中药材种植步入“春天”。2009年,民乐县被列为河西地区唯一一个中药材种植主产县,2010年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012年,民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2万亩,其中板蓝根种植面积就达15万亩。当年,民乐县被授予“中国板蓝根之乡”称号。
全县动员努力打造“西部药都”
初秋,民乐县南丰镇秦庄村的田野里,长势旺盛的党参、大黄等中药材一眼望不到边。这里是甘肃井泉药业公司的中药材基地。这家公司由安徽井泉药业投资,整个基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亩。
“民乐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同时,这里对于中药材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我们很愿意在这里发展。”甘肃井泉药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去年以每亩350元的价格从群众手中流转了土地,而政府每亩地的补助就达300元。今年底,公司计划再流转2万亩土地,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同时,还将投资建设中药材加工生产线。
南丰镇张连庄村也是甘肃井泉药业的中药材基地,69岁的张如帮和20多位村民一起在药材地里除草。“我和老伴两人,一天能挣160元,今年已经挣了2万多元,在家门口能挣这么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如帮说,他家的土地流转后,儿子、媳妇出门打工,他和老伴常年在基地打零工,收入比原来多出了好几倍。
近年来,民乐县紧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大机遇,立足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药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出台《民乐县加快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先行区意见》,县财政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000万元,重点从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工销售、市场流通、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从2012年始,民乐县连续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县委1号文件,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中药材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至目前,民乐县除了板蓝根,还种植黄芪、当归、党参、大黄等多个中药材品种,已成为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201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
为进一步服务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2016年,民乐县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投资新建了占地380亩的中药材集散交易中心,并定名为“西部药都”。至目前,已吸引涉及中药材种植、经营销售、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等方面的68家企业入驻。
2017年,民乐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60多种,500亩以上连片种植示范点58个,全县认定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10.5万亩。县里的宏泰药业、本草源、华瑞农业取得中药材GMP认证。
经过多年发展,民乐县的中药材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先后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县里还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年加工能力近4万吨。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新业态,产品销往安徽、成都、广西等地,部分中药材出口韩国、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