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药博会】陇上江南药香浓
陇南市礼县大黄喜获丰收。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李杨冀晋存)翻开中国气候区划图,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山地,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和高原气候过渡,是甘肃省唯一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适宜的气候不仅让陇南成为了“陇上江南”,更是有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量多质优的道地药材。
2492种中药材资源给特色农业“打底气”
高代元是陇南文县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和药材打交道。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让他的公司已拥有年产1000吨纹党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带动纹党种植3万亩,自有纹党基地5000亩。他的公司与文县纹党主产区的200多户种植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年为纹党产区农户带来4000多万元收入……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吃惊?其实,甘肃出产的五大拳头药材中,包括“文县纹党”在内的“米仓红芪”“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四大药材,均是以陇南为主产地,而且还获得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畅销世界。而据调查了解,陇南现有中药材资源2492种,其中药用植物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中国药典》收载的主要品种40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种。
拥有如此“底气”的陇南,近年来将中药材列为特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逐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最佳生态区域。其中以宕昌县为主产区的当归种植基地,以武都区为主产区的黄(红)芪种植基地,以文县为主产区的党参种植基地,以礼县为主产区的大黄种植基地,以西和县为中心的半夏种植基地、以康县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基地享誉省内外……
从药材资源变成支柱产业让扶贫更精准
高新全是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召臧村人,2014年4月发起成立兴旺中药材农民合作社,联合8户贫困户开始了中药材种植尝试……2017年,兴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流转的155亩土地,种植了60亩当归、30亩黄芪、65亩党参。并建成了20亩当归和30亩党参种苗繁育基地。当年销售各类中药材165吨,营业额达490余万元,实现利润150余万元。
高新全发起的合作社,只是陇南市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市精准扶贫支柱产业打造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支柱产业。近年来,陇南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市精准扶贫支柱产业,坚持扶优扶强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大宗品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品种布局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陇南市近年来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种植区域遍及全市192个乡镇,种植药农年均超过130万人;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36%、全国的3%,在全国地级市中居前列;已建成稳定的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8000亩、种苗繁育生产基地20000亩;以红芪、纹党、当归、大黄、天麻、半夏等大宗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营销企业有30多家,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2070多个;陇南市共注册中药材品牌商标15个……2017年,陇南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7.35万亩,中药材产业覆盖全市9县区、25个特困片带、132个贫困乡镇、涉及1086个贫困村。加快发展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中药材产量,提升中药材品质,已经成为陇南山区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
特色药膳吸引众多游客。
紧跟中药现代化进程大健康产业悄然形成
“陇上江南”,风光无限。近年来陇南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促使陇南中药材产业紧跟现代化进程,让中药大健康产业的悄然形成,展现出了涉及中药材种植,产品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在内的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链。
在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官珠沟内,多家养生药膳馆鳞次栉比。宕昌县针对研发出的60道特色药膳、6种药酒,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药膳食疗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养生保健旅游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强了对官鹅沟神龙山庄、景秀山庄等西北第一批10家药膳馆的规范管理。宕昌县还开发了以当地药材为主要原材料的药膳饮片及药膳包,利用实体门店销售各类旅游产品的同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产品销售方面的重要优势,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县965家网店旅游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5514万元,其中陇南远大、宕昌六合等六家药膳产品生产企业年产量达200万包,年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而在陇南市的成县,也将西狭颂风景区内的西狭颂历史文化与现代养生文化相结合,让文化游、生态游、健康游深度融合,形成养生旅游新品牌……
如今的陇南,中药大健康产业已悄然形成。同时,还具有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农民增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及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