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旺乡村振兴新气象
——会宁县柴家门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甘肃经济日报 梁萍 吴亚娟
水清了、山绿了、村子美了、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百姓都说现在走到哪儿都感觉特别自豪……
近年来,会宁县柴家门镇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着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治理,大力倡导农村新风尚,处处呈现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清新气息,形成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大美画卷。
多元产业齐头并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围绕发展多元化产业,会宁县柴家门镇将贫困村孙去村、冯严村打造为肉羊养殖示范村,将贫困村宝川村打造为肉牛养殖示范村,在何门村重点发展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全力推进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为推进产业发展,柴家门镇紧盯“人均两亩”,抓实全膜种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全膜玉米9400亩、黑膜马铃薯9180亩,涉及贫困户1009户,贫困户人均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分别达到2亩以上。
柴家门镇紧盯“5头20只”,抓牢养殖产业。把草产业作为发展壮大养殖业的基础产业精心培育,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统一流转土地、集中种植管理、引进优质草种、加强技术指导、统一收割销售”等模式,分别在孙去村、冯严村、樊郭村建成万亩整流域优质牧草种植基地3处,整流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每年可产青饲草2万吨,为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草料保证。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117户、肉驴养殖54户、肉羊养殖310户,养殖业覆盖率为35.1%。与此同时,该镇还紧盯“4座2亩”,抓优蔬菜产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设施蔬菜75户,种植大棚300座,户均4座2亩。除此之外,该镇还紧盯“固定2万”,抓强劳务产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等第三产业47户,有技能有固定收入务工户336户,年收入户均达到2万元以上。
国土绿化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柴家门镇把国土绿化行动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改善镇域环境、提升乡村品位的一次重大机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举全镇之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按照“整地造绿、见缝插绿、抬头见绿、全民护绿”的“四绿”原则,对国道247线过境段道路两侧排水沟外30米以内的地块区域全部绿化,结合实际,对公路两侧的残垣断壁、二院子等全面拆除,对不属于耕地的独立小山包、小山沟等全部平整后进行全域绿化。完成国道247线两侧国土绿化面积550亩,栽植杨树6万多株,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
在扎实推进苗木栽植的同时,该镇把林木管护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林木管护责任,确保林木栽得活、留得住、长得好。引导农户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受益”的方针,落实定期灌水和长期管护责任,坚决杜绝“重种植、轻管护”的问题。还成立以社为单位的林木管护队伍,实行专业管护,常态化开展林政执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行为,保护好国道247线过境段绿色通道,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