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再出发
——脱贫摘帽县(市、区)委书记谈脱贫攻坚(一)
编者按10月10日,我省宣布皋兰县、崆峒区等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以及七里河区、凉州区等12个省列插花型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我省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
18个县(市、区)脱贫摘帽,自此,甘肃贫困县从75个减少到57个。这是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喜人战果,更是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摘帽”之后,回看走过的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需要总结?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赢得更多群众的点赞?我们约请脱贫摘帽县(市、区)委书记,让他们谈谈脱贫攻坚路上的实践和思考。
创新机制着力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中共张掖市委常委、甘州区委书记成广平
甘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立足插花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紧盯脱贫短板,创新帮扶机制,推动全区上下思想向扶贫集中、政策向扶贫集合、资金向扶贫集聚、项目向扶贫靠拢、产业向扶贫布局、力量向扶贫集结,全区贫困村总数由12个减少至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700户2305人减少至253户787人,贫困发生率由0.44%下降至0.23%,顺利通过了贫困县退出验收。
压实扶贫责任,扛牢“书记主抓”新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指示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区委、乡镇、村三级书记第一工作责任,建立落实区委书记带头联系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和乡镇党委书记包抓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制度,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10个乡镇党委书记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员参与促攻坚的局面。严格落实区委书记亲自抓的政治责任,区委常委会会议反复议方案、听汇报、定措施、解难题,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细化落实帮扶措施,带头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传导压力,带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联系帮扶工作。靠死压实乡镇书记具体抓的直接责任,亲自把关审核“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定期组织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主动加强与帮扶企业沟通衔接,认真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抓脱贫攻坚。强化细化村级书记一线抓的工作责任,选派12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村级书记主动联系帮扶单位和企业引资金、落项目,逐人逐户摸排实情,想方设法加快发展,干在项目一线、冲在扶贫前沿,充分发挥了脱贫致富头雁作用。
突出党建引领,推行“结对帮带”新模式。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筛选确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长安镇前进村党委等12个示范村党组织与安阳乡贺家城村党支部等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成立12个联合党总支,深入开展示范村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帮带”活动,帮助贫困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培育特色产业、提升治理水平、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贫困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采取“双向互派、互动交流”的方式,组织召开“议贫会”、座谈会、培训会,组织示范村党组织60多名党员骨干、100多名致富能手到贫困村交流经验、推广技术、传授本领40多场次,一对一帮、手把手教,结成帮扶对子126个,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200多个;组织贫困村党员群众到示范村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脱贫示范户参观学习18批次,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学习技术,激发贫困村党员群众立志脱贫的内生动力。
引导企业参与,创新“一户一企”新举措。立足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较少的实际,建立一户企业、一个单位、一名干部联系帮扶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合一”帮扶机制,制定出台《甘州区非公企业及金融单位联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全区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大会,精心筛选和对接落实602户有实力的企业,精准结对帮扶447户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53户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实现了“一户一企”帮扶全覆盖。建立企业数据库,实行帮扶企业动态管理,对无能力帮扶、不愿意帮扶的企业及时更换调整,对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时间安排企业帮扶到户,做到了工作不断线、帮扶不断链。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开展制定一项帮扶计划、培植一个增收项目、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开展一次技能培训、建立一套兜底机制的“六个一”帮扶活动,共落实帮扶现金物资49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71个,帮办实事972件,帮扶效果明显提升。
强化产业培育,探索“富民兴农”新路径。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探索推行“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准扶贫”模式,通过规划打造环城城乡融合发展圈和张肃公路、张民公路等“一圈七带”高水平示范工程,推动产业、项目、资金、人才向示范带聚集,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和更多农户参与示范带产业发展,真正让贫困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红利。积极推行“三变+精准脱贫”模式,在12个贫困村培育成立78个专业合作社,天霖农业等8家龙头企业服务网点向贫困村延伸,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市场”等模式,采取“投母还羔”、订单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近7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200多元,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机结合、互利共赢、联动发展。加快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设立5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向贫困群众发放贴息贷款4.58亿元,为夯实贫困村产业基础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