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烙印千年谜团待解

时间:2018-10-30

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介绍“花山岩画”相关情况。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摄

每日甘肃网10月29日讯(记者李杨)岩壁之上,烙印之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绵延100余公里的花山岩壁之上,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描绘、记录着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也给世人们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片岩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种岩画。”10月28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及部分省区市)“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媒体团成员们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一睹“花山岩画”。研究了“花山岩画”二十余年的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颇为自豪的向采访团成员们介绍到:“2016年花山岩画和左江流域的其他37个岩画点和周边风物组成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一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广西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峭壁之上先民烙下红色印记

中国是一个岩画大国,自20世纪中叶以来,相继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等地发现了大批的岩画遗址,其中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流域绵延100余公里的花山岩画更是令人瞩目。

“人类的先祖们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石刻的方式来描绘、记录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更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人类先祖们的‘无字的史诗’。”上世纪80年代初,朱秋平还是一名教师时,带着学生到花山春游,被山崖间诸多神秘红色画迹所震撼。1991年10月,他调到宁明县文化局文物所,与花山岩画的情缘也由此开启。20多年时间的潜心研究,朱秋平记了近100万字笔记,记录了从上世纪50年代起花山岩画研究的所有文献和纪事。“申报了世界遗产并获得评审通过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包括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的38个岩画点以及与其共同构成文化景观的山崖、河流、台地等环境要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括3个组成部分,沿明江—左江自上游而下游依次分布,总长度约105公里。”

红色线条虽简单勾勒却凸显浩大场景

“花山岩画是古代先民留在石头上的艺术之花和史诗长卷,先民们以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征战、农耕、祭祀、娱乐、宗教等生产和生活的场景,以及所观察和感触到的日月星辰及草木物志。”在朱秋平的讲述声中,花山岩画在采访团成员的脑海中徐徐展开画面。“花山岩画以抽象的红色线条勾勒的人物图像为主,人物几乎都保持着双手曲肘上举,双脚平蹲的统一风格,配以刀剑、铜鼓、鸟兽等其他各种元素,形成了浩大、奔放、庄严的整体观感。花山岩画的图像包括人物(正身人像、侧身人像等)、器物(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渡船等)、动物(兽类、飞禽)几个种类,图像总数约为4050个。你们看,在那些赭红色的人群中,首领挎刀骑兽,众卒簇拥欢呼,铜鼓声震天,喊杀声动地;又像是山林呼啸,风劲草低,猎犬穷追不舍;又似鼓乐阵阵,轻歌曼舞,人群雀跃,欢声鼎沸……”

花山岩画留下诸多未解之谜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摄

“花山岩画绝大多数都处在裸露的悬崖峭壁上,要在这些崖壁上作画,作画者首先必须接近崖壁。而古人是如何在这距离地面和江面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的悬崖峭壁上作画的呢?又是使用的何种颜料,使其历经风雨而不朽?”朱秋平颇有些遗憾地说到:“这一切依然是未解之谜……”

  • 上一篇:甘肃申报的一项目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 下一篇:更新观念 迎接挑战 ――2018甘肃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训班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