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漓江焕发“年轻态”
——桂林保护漓江生态文明建设见闻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沈丽莉
桂林山水闻名于天下,美在山水相得益彰,人景相互交融,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是桂林发展之源。长期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护山护水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保住“甲天下”的美誉并不容易。
10月28日,记者在桂林叠彩区伏龙洲岛上采访时,遇到了当地原住民黄岗。今年68岁的他,曾五代人都生活在这个岛上。今年春节过后,一家人搬进了楼房,从此告别了渔船生活。“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当时得知政府要对小岛进行改造保护时,我是不愿意的。”黄岗坦言,原来虽然住得简陋,但因为借助伏龙洲有利的地理环境,他在岛上开了一家名为“野生漓江鱼”的餐馆,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
“此翁平生烟水涯,牵风载雨船为家”。黄岗的情况在漓江两岸并不鲜见。据了解,随着桂林旅游业不断壮大,很多渔民在漓江两岸依江而建餐馆,污水直排江内、蚕食江边生态环境、油污噪声扰民等问题日益凸显。
保护漓江,细节不容忽视。据了解,2016年4月,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启动了住家船清理整治项目。根据摸底调查,住家船具体分布在漓江的訾洲夹河、两江口、泗洲湾、蚂蟥洲、伏龙洲、萝卜洲、宁远河东西两侧等地。经过一年的努力,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清理整治已全面完成,清理住家船、关停拆除鱼餐馆、改造漓江上洲岛、整治“四乱一脏”等工作陆续开展。
今年4月10日,漓江风景名胜区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桂林市“一江四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拉开序幕。“一江四岛”即漓江伏龙洲、蚂蟥洲、南洲、大洲。叠彩区叠彩街道办事处主任严建忠告诉记者,项目投资3.14亿元,将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桂林市区段(南洲大桥至净瓶山大桥)进行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全长13.5千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漓江东岸生态慢行步道建设项目、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含西岸延长线段),漓江城市段沿岸绿化美化工程及旅游设施等。
围绕保护漓江水质,桂林市近年来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例如,对流域内网箱养鱼及沿岸家畜禽养殖场进行彻底清理;投资近10亿元实施漓江截污工程;投资55亿元完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等。
为整治长期以来漓江管理存在的条块分割、多头执法、排筏无证无序经营等问题,桂林改革漓江管理体制,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统筹推进漓江流域保护、建设、开发和利用。
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秦荣军说:“管委会专司漓江管理事务,一改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联动综合执法体系。”
管委会成立后,对漓江流域排筏开展“限量化、公司化”专项治理,漓江风景名胜区竹筏从3500多艘减少到1000艘以内,并全部纳入整合组建的2家景区公司规范管理,多年顽疾得到解决。
如今,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桂林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日截污量超过2.5万吨。作为桂林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漓江,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国家考核水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漓江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桂林市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创新旅游业态,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统筹漓江保护与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示范乡镇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融合发展,打造了漓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强力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漓江沿岸大圩、草坪、杨堤、兴坪、福利等一批生态保护重镇、旅游休闲名镇、历史文化古镇快速崛起,这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镇,有力推动了漓江流域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今日漓江,焕发年轻态;今日桂林,山青水碧、生态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