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精准施策“拔穷根”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牛占虎实习生吴炫
近年来,红古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施策,提高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扶贫解决“代际性贫困”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红古区从抓教育入手,大力健全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小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学校15所,实现安全校车、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普高(中职)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项目,对所有中职教育学生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累计有1314名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享受到免除学杂费、保教费政策,给予国家助学金等教育扶贫政策金额达71万元,累计为3599人发放生源地贷款215万元,为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返贫提供了政策保障,以教育扶贫解决“代际性贫困”。
产业扶贫解决“根本性贫困”
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深入实施“双千万元”和“双业贷款”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农民享受到了产业政策和优势特色产业带来的蝶变效应。
红古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建成千亩苗木、千亩优质果品、千亩玫瑰和千亩核桃等特色种植基地18个,实施“万头生猪”、“牵头奶牛”、“万只肉羊”、“10万只鸡”四大畜禽增量工程,建成标准化示养殖场15个,建成了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鑫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同时,立足红古优良的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精准扶贫产业,实施农资经营店、温室种植以及养殖场等29个村级扶贫产业,发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0个,带动农户1万余户,通过推进“企业+基地十网店”的农村电商交易模式,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健康扶贫解决“支出性贫困”
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参保,有签约医生、有免费签约服务包、有兜底保障政策、有脱贫不脱扶持政策的“一保四有”政策,扎实推进“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红古区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优惠政策,为群众就医和健康保障打开绿色通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红古区组建省(市)、区、镇、村四级签约团队372个,制定贫困人口健康帮扶措施1749人次,完成送医上门1671人次、康复指导570人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年累计合规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政策兜底解决”医疗救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规费用报销比均达到85%以上,解决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