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11月26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今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经评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4大类29项指标中,24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其中13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国家下达阶段性目标进度要求),4项预期性指标未达到进度要求,1项指标无统计数据,未进行评估。《规划纲要》提出的精准脱贫、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文化繁荣、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共享发展、民主法治等重大任务顺利实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质效提升、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态势,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1%,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2%,特别是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社会就业、企业利润等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持续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长7.8%和9.0%、增速分别排全国21、16位,城镇新增就业、输转劳动力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93.1%和104.3%,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0.8%、增速居全国首位。
【评估报告摘录】: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6790.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677亿元,年均增长5.58%。三次产业结构由14.05:36.74:49.21调整为13.85:33.38:52.77。十大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18年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65%。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0.3%提高到2017年的52.2%,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8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4%。2017年国家首次发布绿色发展指数排名,我省位列全国第16位、西北第1位。
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减幅71.9%,建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农村“三变”改革扎实推进。
宝兰高铁、兰渝铁路开通运营,两年新增铁路790公里、公路2200公里、高速公路416公里。民航机场达到9个,新建通用机场1个,新开通国际航线7条,2017年客运量突破1470万人次。引洮供水一期及受益区配套、兰州水源地、临夏州引黄济临等工程基本建成,新增供水能力4.18亿立方米。酒泉至湖南正负±800千伏特高区直流输电工程建成运行,2017年全省电力外送规模达到203亿千瓦时。
脱贫攻坚取得积极进展,两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7万人,18个贫困县市区摘帽退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高于经济增速。两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7.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95%、94%,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8%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