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改革开放40年】一口铁锅是如何铸成“爆款”救活一家企业的? 金昌铁业集团公布独门秘籍

时间:2018-12-13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金铁集团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征程,形成了宝贵的企业文化积淀,培养了一批能够克服困难的职工队伍,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采、选、烧、炼系统和附属体系,这一路走来凝聚着金铁集团抗拒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发展的艰辛历程。”12月11日晚,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金昌,来到位于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的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12月11日晚,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在金铁集团工厂采访。

始建于1966年的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酒钢公司河西堡铁厂,以下简称“金铁集团”),是在原东大山铁矿和东方红铁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国有中型企业。如今的金铁集团已形成采、选、烧、炼、铸造以及水泥、免烧砖集一体的生产体系。

金铁集团,这家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企,在2012年,随着国家钢铁去产能政策,国内钢铁行业进入严冬,金铁集团也没能幸免。“大高炉停产,人员富余,缺乏专业技术研发人才,最苦难的时候职工已6个月没有发工资,账面没有资金。”王伟回忆到。

2016年,金铁集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无资金、无技术的情况下,以破旧的厂房和生铁原料为原始资本,因陋就简、修旧利废、艰苦创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企业的转型,主要靠资金和技术做支撑。王伟说,当时企业专业技术团队就靠着外出参观带回来的音像资料,认真钻研反复试验。在许多人的眼里,锅具的铸造应该很简单,铁水浇铸,打磨之后就可以了。而在实际操作中则复杂得多。仅压铸锅具毛坯一个环节,研发团队就用了45天,浇铸试验了两三万口锅,逐渐掌握了如何让铁水达到最佳压铸条件,同时还能保持“人参铁”品质的方法。

终于,金铁集团掌握了独有核心技术,但也仅仅是锅具生产的第一步。

2016年,金铁集团进行锅具高温渗氮技术攻关。渗氮,就是经过处理后,在锅具表面形成氮铁化合物层,使其表面硬度增加,起到防刮耐磨的特性,这是锅具生产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仅引进渗氮技术,就得花费400万元。企业没有钱,只能依靠自己的专业团队进行创新创造。

研发团队又一头扎进技术攻关中,不断进行设备调试,通过查找资料,反复进行试验,不断调整渗氮介质,优化工艺参数,经过几万口锅具的实验,掌握了铸铁锅具在不同温度、不同介质、不同时间段的工艺参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秘笈。

此时,已经拥有两大“独门秘籍”的金铁集团并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小成就,停止研发创新的脚步。他们清理老旧厂房,维修二手设备,利用废旧材料,修复闲置装备,从零开始,建成了精品锅具生产线和精密铸造生产线。

金铁集团自主研发的锅具。

一年多时间时间,报废了20万口锅具之后,终于在破旧的厂房里成功打造出了第一口承载着金铁集团转型的锅具。至此,金铁集团掌握了生产流程全部核心技术,拥有了自主创新的三大工序技术秘笈,实现了锅具的规模化生产和壶具等工艺品的研发制造。锅具一面世,就受到市场的欢迎。一年多时间,锅具等产品销售收入就达到3000多万元。

据了解,在锅具研发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技术工人的大量心血。每一批次锅具渗氮的时间都在48小时以上,为了准确控制各项参数,掌握第一手资料,成品车间负责人赵金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在渗氮炉旁,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做出调整。在两个月的技术攻关期间,好多员工50多天没有回家。

采访中,王伟感慨:“起初,专业技术团队只有6个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爱钻研,肯吃苦,都能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到锅具产品的研发上,也是他们在金铁集团最困难的时候,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把企业从死亡的边缘,拉到了求生存、促转型的轨道上。”

锅具模型。

2018年8月,金铁集团铸造一期建成投产,已掌握生产流程全部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创新的熔炼压铸、高温渗氮、防氧化处理三大工序技术,研发生产出工艺考究、造型美观的铸铁壶具和铸铁工艺品。2018年9月,铸造二期建成投产,主要生产高档搪瓷锅具产品和小型工业铸铁件。目前,第一批订单产品已通过客户验收,正在分批交付。

2万吨高端耐磨铸铁件项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主要以生产高端搪瓷铸铁锅具和小型民用铸铁件为主,设备采用全自动生产线,计划今年6月份建成投产。目前,他们的团队再一次开始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和探索,着手新产品开发和新装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踏上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上一篇:陇西警方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下一篇:关于甘肃省全面建立湖长制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