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我和我的祖国】家门口当工人 贫困户有人帮 咱农民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时间:2019-01-15

赵彩霞正在认真的为电热毯匝边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文/图

早上七点半,34岁的赵彩霞准时从家里出来,她需要走上十来分钟的路程去村上的扶贫车间上班。“以前一直是在家里照顾孩子,就没有敢想着能上班挣钱,而且还是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咱农民真是赶上了好时代!真的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啊……”赵彩霞有些激动地说着。

收入大幅增长,乡亲们的笑容越发灿烂了

1月14日上午,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团的记者来到了临夏市折桥镇苟家村,在村上的临夏市振学牌电热毯苟家村扶贫车间,记者采访到的赵彩霞,是村上来这里打工的一名贫困户。

“我在这里刚上班两个月,是村委会主任介绍我来上班的。每天早上八点多上班,中午十二点下班,下午两点半上班、六点下班,一天工作时间短、工作强度也不大,每个月工资还能拿到1500元以上,这在以前我是想也不敢想。”赵彩霞边忙手里的工作边笑着和记者说到:“现在家也照顾上了,工资也挣到手了,比起以前仅有丈夫一个人打工、忙农活挣钱的日子,现在手头可是宽裕多了。而且我也成了上班的人了,冬季丈夫闲的时候,就是他在家里照顾孩子,还给我把饭能做上……”

苟家村党支部书记苟怀龙(右)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这个扶贫车间属于东西协作厦门市思明区的援建项目,包括赵彩霞在内已经吸引了13名村民在此就业。”在临夏市振学牌电热毯苟家村扶贫车间内,苟家村党支部书记苟怀龙告诉记者:“2013年的时候苟家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户877人,贫困发生率44%。当时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年来,先后有临夏市政协、临夏市工信局等机关单位进行联系帮扶,并抽调工作骨干设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时,还有东西协作的产业帮扶项目。在镇、村及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实现逐年脱贫,其中2014年脱贫41户204人;2015年脱贫134户566人;2016年脱贫2户7人;2017年预脱贫16户55人,2018年脱贫1户4人,剩余贫困户10户4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目前的2.12%,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2305元增加到目前的7280元,较2013年增长3.16倍,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这几年来,乡亲们增收的笑容越发灿烂了!”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吸引着众多村民来就业

“四驱动力”助推脱贫,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苟家村乡亲们越来越灿烂的笑容,折射着整个临夏市折桥镇从2013年到2018年脱贫工作的巨大成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折桥镇甄别全镇贫困对象为1351户5518人,贫困发生率35.49%,确定祁牟、大庄、苟家、慈王四村为重点贫困村。这几年来,折桥镇各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临夏市23家单位的873名干部联系贫困户进行帮扶,通过真帮实扶,切实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帮扶责任人与联系户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记者采访到的一些帮扶户都表示:“结对帮扶亲戚也许会有变化,但党的好政策不会结束,党的好干部还会再来,这门亲结了就是一辈子的,党和政府为我们脱贫奔小康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干部队伍……”截至2018年年底,折桥镇的贫困户已经下降到64户213人,其中:返贫3户13人。脱贫10户42人,剩余贫困户54户171人,贫困发生率将下降为1.01%,贫困面下降34.48个百分点。

目前,折桥镇内已经拥有临夏市千亩城市农业基地、富临农贸市场、民安粮油市场、华牧牧业等龙头企业,有高效日光温室412栋,钢架蔬菜拱棚521亩,农家乐休闲茶园151家。特色旅游观光农业、良种羊养殖、农家乐休闲旅游和劳务已经成为支撑折桥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折桥镇群众脱贫致富的“四驱动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折桥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668元增加到目前的10300元,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山”“海”结对心连心 “扶贫伞”托起小康梦
  • 下一篇:【我和我的祖国】马二苏麦一家下山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