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敦煌市三危乡甘家堡村:吴家大院的变迁

时间:2019-03-26

吴家大院的变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孙海峰

“1973年那年,我7岁。那时候私人不许养殖,平时也没肉吃。过年了,生产队才杀了两头猪,全队的人分。我们娃娃就端着盛着发面的盆,接猪血。”近日,记者见到了敦煌市三危乡甘家堡村村民吴彦军。这位如今已拥有自己农家客栈的普通农民,在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时,不禁感慨:“今非昔比啊,如今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当时在敦煌农村,猪血饼是很奢侈的东西。我家人口多,仅父亲兄弟姊妹就有8个,这么多人分一个猪血饼,可咋分嘛。”吴彦军回忆道。

在食物的诱惑下,吴彦军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刚烙好的猪血饼,还加了油,就在锅里。我实在忍不住,就偷吃了半个,真香啊!”说到这里,吴彦军咂咂嘴,笑了。

对于一个7岁孩子来说,偷吃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由于担心父兄责打,吴彦军偷跑出去躲了一整夜才敢回家。

贫困就这样伴随着吴彦军及其同龄人们,如影随形。在一次又一次的期许与失望中,转眼已经到了1981年。

“那时候,我们村已经包产到组了,日子真的慢慢好过了。”吴彦军说,“那年过年,我们家光油就分了一大缸。我从没见过那么多油!”

1981年春节,和全国几乎所有城乡家庭一样,吴彦军一家终于再次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富足和过年带来的喜悦。

改革开放使国家逐渐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也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创造了成功的机会。靠着精明与勤劳,吴家的家境也越来越殷实。1983年,吴彦军的父亲吴兴科买下了生产队的拖拉机,开始跑起了运输,只用了一年时间,吴兴科就成了敦煌最早的“万元户”之一。跟随父亲的脚步,6年之后,吴彦军又买了一台卡车,开始在甘肃青海之间做起了蔬菜贩运生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9年,快过年了,我琢磨着青海的菜行情一定好,就借了一笔钱,拉了一车菜往格尔木跑。”吴彦军回忆道。

满怀希望的吴彦军做梦也想不到,由于突降大雪,车翻在半路。虽说人没有什么事,但几万元本钱全打水漂了。

虽说一下子赔掉了多年的积蓄,但依靠吃苦耐劳,吴彦军父子没有被债务压垮。没几年,他们不光还清了债务,还搞起了小包工队,日子又慢慢好了起来。但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转型不及时,吴彦军父子的小包工队濒临倒闭。在妥善结束包工队生意后,吴彦军重新回到甘家堡,等待机会。

“一开始也不知道干点啥,后来,到敦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到鸣沙山拉骆驼,卖手工艺品,一趟下来也挣不少钱。”吴彦军回忆道,“后来,有个广东人到我们村考察,随口说了句,‘你们这儿搞个宾馆不错’,我就记下了。”

2013年,吴彦军父子在敦煌市莫高镇甘家堡村办起了全村第一家旅社,选址就在自家院子里。

“那时候也不知道啥叫旅游产业,就把自家院子收拾了一下,搞起了旅社,没想到来的人还挺多。”吴彦军说。

2016年3月,敦煌市不仅出台政策,还筹集了扶持资金,专门用来规范、促进农家客栈发展,吴彦军成为该政策的首批受益者。在资金扶持下,曾经的农村小旅社成为全村第一家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农家客栈。

“2016年,我们给所有房间都配了独立卫生间,还装了空调、热水器、有线电视和WIFI,装修上也突出了敦煌本地民俗和特色。客人到我们这不光能住店,还能吃农家饭、游农家园。那一年,我们净收入就有8万元。”吴彦军说。

不知不觉间,曾经不起眼的农家院变成了与现代化酒店媲美的“吴家大院”,还实现了“产业+文化+旅游”的成功转变。在吴家大院之后,周边的农家客栈很快兴起,并形成气候。莫高镇田园综合体也迅速成型,并成为敦煌旅游产业的新军。

如今,规划总面积1万亩、总投资达12亿元的莫高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全省、全国的目光。2018年,敦煌市接待游客达107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越来越多的敦煌人像吴彦军一样,在这块热土上实现着自己的小康梦。

“当年就想着试试,没想到还弄成了。现在,我们村已经有13家农家客栈了,一家比一家好。以前来人参观都是去莫高窟、鸣沙山,如今每年都有不少人到我们村参观。去年文博会的时候,龙永图先生还到我们家来考察了呢!”吴彦军满脸自豪地说。

  • 上一篇:兰州集中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
  • 下一篇:【脱贫攻坚奔小康】白银“五个聚焦”向贫困发起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