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兰州3月25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实习生曹永旭)今天,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甘肃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我省出生缺陷防治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生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先天性心脏病等一些严重出生缺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方案》要求,我省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到2022年,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6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80%,产前筛查率达到7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确诊病例治疗率达到80%。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神经管缺陷等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依托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加强标准化县级临床听力诊断中心和听力康复中心建设,到2022年,全省共建成50个县级听力诊断中心和康复中心。
《方案》强调,健全省级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围绕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听力障碍等严重多发、致残致畸的出生缺陷病种,全面落实三级综合防控措施。
加强部门协调,推动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治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和医疗保障制度。结合健康扶贫,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尿道下裂等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病种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继续争取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支持,开展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结构畸形等救助项目。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出生缺陷防治,大力开展社会宣传、患儿救助等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