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两座城・万亩林 ――福州・定西(台江・安定)生态林建设记实

时间:2019-04-24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银辉

暮春四月,立于定西市安定城区南山山顶远眺,山衔红日,绿植排排,间有杏花点缀,长势喜人。这便是安定人提起来无不竖大拇指的“福州林”。

当地人称之为“福州林”的福州•定西(台江•安定)生态林项目,于2017年3月在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张家湾的南山启动实施。福州市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已完成造林面积5441亩。

目前,“福州林”树种、草种长势良好,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8%以上。这在常年干旱、土壤贫瘠的安定是如何做到的呢?

因地制宜——誓让黄山披绿

安定区水土流失严重。位于张家湾的南山,和安定区境内其他山头一样,昔日“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流水,十年有九旱,岁岁人发愁。”

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当地百姓福祉,而且和经济建设相辅相成。

2017年,在福州市的支持下,当地在这片荒山上实施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为把林子建好,福州、定西两市的林业专家立足安定实际、因地制宜,选取适宜当地气候的耐寒耐旱树种,造林模式采取针阔混交、针针混交、阔阔混交等8种模式。

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赋声用“挖大坑、栽大树、浇大水”9个字概括“福州林”的造林“秘诀”。树坑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基础,技术人员要求工人挖坑时确保树坑直径达到60厘米,坑深达到50厘米,大小适宜。每一株树苗都要带土球栽植,直径大约30厘米。还有,每株树苗的定根水不少于100斤。这不仅是为了补充水分,还有助于土壤沉淀,促进根系与土壤的密接。

此外,合理的株距也是苗木成活的保障。根据不同的树种的生长习性,“福州林”的株距通常为2米×3米、2米×2.5米,既保证了树木覆盖率,又互不影响光照。

树栽好后,后期管护也不能掉以轻心。刘赋声介绍,为解决浇灌问题,他们在一期建设中采用滴灌技术,二期和三期建设中共建6个蓄水池,确保每1000亩林木配有100方的蓄水池。

生态扶贫——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李淑梅家住石川,曾是当地的贫困户,她和她家“掌柜的”栽树将近十一年。

“福州林”开始建造后,她们夫妻二人加入建林队伍,凭借多年的植树经验,成为技术指导。一年下来,两人的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李淑梅笑呵呵地说:“我们家在2017年脱贫了,没想到靠这山上的树也能让俺过上好日子哩。”

还有很多像李淑梅这样从中获益的贫困户。据了解,“福州林”建设以来,安定区9户贫困户参与育苗17亩,户均增收3126元;工程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发放工资70多万元,户均增收4700多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州林”总体规划达1万亩,集生态保护、科研、科普、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刘赋声指着满山的树苗说:“等明年这时候,这里将建成万亩公园,向老百姓免费开放。”说话间,他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树苗说:“这估计是被野兔啃了的。山绿了,动物也就多了,这荒山也就‘活’了。”

东西协作——携手并肩奔小康

定西与福州相距2000余公里,一个依山,一个傍海,但两城渊源已久。清朝康熙四年(1665)至六年(1667),福州人士许在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为官,留下了清廉为民的佳话,令安定百姓感兹念兹,传颂至今。

斗转星移,这份机缘在今天得以延续。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福州市对口帮扶定西市,这是跨越千山万水、穿越时空的不解之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此,福州携手定西一同在实现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进。

半山腰间,从福州专程赶来的技术指导员吴春武正在对植树工人进行指导:“一定要施足量的肥,这是关键,否则树苗在这荒山上难以存活。”吴春武来安定将近1个月了,比起福州,这儿海拔高、紫外线强,但他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打心里觉得这里的百姓不容易,希望他们能早点过上好日子。”

先富帮后富,东部助西部。这一段佳话浓缩在山头福州亭上的楹联中:“闽中海风扶陇中云釉万木竟葱茏”。

“福州林”点翠荒山。

植树工人搬运树苗。

  • 上一篇:甘肃省高院公布2018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 下一篇:兰州:税企结对谋共赢 减税降费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