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孙红兵(右)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郭秀睿通讯员郭静
在兰州市公安局,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老警察,每天忙于勘查鉴定。他还是公安部优秀专家人才,参与5000多起勘查鉴定,为1000多起命案侦破提供重要证据,8项科研成果解决行业技术难题。虽然不曾和罪犯正面交锋,却让沉默的证据有力发话,使无辜者洗脱嫌疑,让害人者终受惩罚。他就是兰州市公安局奋战在法医岗位30年的老刑警孙红兵。
孙红兵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法医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现任主任法医师(正高级),兰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术四级主任,甘肃省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甘肃政法学院特聘教授,甘肃省警察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教授),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
“毕业后就参与到命案勘查了,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孙红兵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从事法医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工作,先后参加了5000多起各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和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出具各类法医鉴定文书4000余份,为1000多起命案的侦破和诉讼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尤其是近年来应用法医物证新技术直接破获久侦未破的重大疑难命案积案10余起。在侦查办案、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甘肃省公安机关装备财务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公安系统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次。
孙红兵正在做医学检验鉴定
因法医职业的特殊性,孙红兵要经常面对支离破碎、血肉横飞、凌乱不堪的犯罪现场,但他不惧艰苦,敬业执着,一干就是30年。在现场勘查中,他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细微”,让现场的“垃圾”都可能成为破案的线索。在实验室检验操作时,他精益求精,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闪失”,深知检材的量微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出具鉴定文书时,他科学严谨,不敢有一丝“马虎”,寥寥“几个字”可能关乎正义、关乎生死。不论现场工作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已连续加班检验了几天,为了早日锁定真凶,他第一个进入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
在注重实战的同时,孙红兵还将目光瞄准到法医物证检验技术前沿,积极开展检验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解决了多项实战检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检验方法上的技术突破。在国际期刊和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先后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全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公安厅理论与软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甘肃省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创新研发能手”。在公安部“不忘初心·刑侦事业奋进创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中,荣获公安部颁发的“刑侦改革创新纪念章”表彰。
2007年,兰州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创建DNA实验室,面对一系列难题,孙红兵没有畏惧,经过“两期”建设,率先建成了全省公安机关最具规模的“全国二级DNA实验室”。实验室技术团队连续10次参加国家认监委和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鉴定质量能力验证工作,均取得“满意”结果。经过十年的发展,兰州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硬件规模、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实战能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被公安部评定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DNA实验室,率先成为西北五省此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使兰州市公安法医物证实验室整体能力水平迈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为兰州市公安法医物证技术向更高层次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孙红兵认真指导同事参与检验鉴定
作为技术带头人的他,很注重技术团队建设,经过多年的言传身教、摸爬滚打,带出了一支在刑事技术战线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敬业的高素质法医物证技术团队。孙红兵带领的法医物证技术团队立足实战,通过“再检验、再分析、再比对”,攻克了2005年“8·25”特大杀人案等10余起久侦未破的重大疑难命案积案;通过DNA检验比对直接破获“马某某系列盗窃案”、“榆中县系列盗窃油品案”等数百起“盗抢骗”案件;为上千起刑事案件的司法诉讼提供了坚实证据,在“更好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上发挥了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