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兰州城关区四年内将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时间:2017-07-17

城关区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

四年内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给老人洗脚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如何养老已成为社会问题。就拿目前的城关区来说,60岁以上户籍老人18.9万人,约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20.3%。为有效应对辖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城关区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在年内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项目,确定先行在酒泉路等六个街道试点,然后通过以点带面和整体推进方式,到2020年建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文化、亲情、健康、智能养老相融合的养老服务品牌,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总体思路:围绕四大服务领域推进改革

  据介绍,该区将实施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以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为重点,同时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服务”为原则,建立起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志愿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明确提出“123456”发展思路:坚持政府这一主导;把握社会化、市场化两大方向;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突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四大服务领域;侧重配套政策扶持、重点人群保障、补贴方式改革、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人才培养五大重点;抓好酒泉路、白银路、皋兰路、草场街、临夏路、拱星墩街道六个试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发展目标:四年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根据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思路,该区通过挖掘和激活现有养老资源存量,扩大养老资源增量,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到2020年实现四大目标:建立三级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率达50%以上,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成率达90%和50%以上,城乡居家养老基本服务覆盖率达100%和50%以上,居家养老信息化覆盖率达100%,养老服务网点社区覆盖率达100%,形成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着力打造文化、亲情、健康、智能养老相融合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构建具有城关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品牌。

  任务一: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虚拟养老院现有平台,建立完善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社会组织、养老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网点为纽带,以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全区老年人养老信息大数据库,由街道社区和虚拟养老院分别采集录入、汇总老年人和服务企业基本和分项信息,摸清老人的总体需求、分层需求和个性需求,重点掌握高龄和失能、空巢、贫困、计生特困家庭等老人的数量、分布及其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虚拟养老院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完善涵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对象、服务提供方、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的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将虚拟养老平台拓展成为融管理、服务、运营等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新平台。建设街道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发挥社区服务阵地养老服务功能,依托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照料中心开展线下养老服务。

  任务二: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结合中央和省市现有养老政策,通过发挥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规范标准、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政策体系。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科学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范围和补助标准,将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及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及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困难老人纳入购买服务范围,出台《城关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和《城关区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机制。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2017年年底,实现全区20%以上公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到2020年社会化运营率达到50%以上。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引进、培育、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成规模的龙头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全方位开展养老服务,2017年引进培育品牌化养老服务组织2家以上。对在城关注册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养老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在城关注册获得省上“著名商标”的养老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结合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原则,参照市上补贴办法,分类分层对老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低收入家庭中60岁及以上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家庭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以服务补贴为基础,每人每月再给予15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将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服务补贴统一调整为700元,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补贴统一调整为450元。

  任务三:推进幸福城关智慧养老建设

  在酒泉路等六个试点街道基础上,鼓励软硬件基础较好的街道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着力提升软环境和软实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为老服务项目。建立三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区级设虚拟养老院,街道设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设立为老服务驿站,将“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以居家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示范基地为核心,以社区为老服务阵地为联盟,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全覆盖养老服务网络。新建1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日间照料中心省民政厅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30万元,建成验收通过后区财政再补贴10万元。试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健康医养驿站,依托社区、街道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为出行不便的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低风险服务,开展健康检查、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并在全区2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健康医养驿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上门随访、健康宣传、疾病防治、康复指导等服务。试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幸福厨房”示范项目,通过“服务商+社区配送+家庭送餐”方式,面向老年人开展助餐、配餐和送餐服务。同时试点推进机构延伸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试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试点推进居家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

  任务四: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健全养老服务机制,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标准化体系。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培育第三方养老服务评估机构,建立多部门互认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通过依托专业机构、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有效评估,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依据,为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指导,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制度,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星级评定制度,按照“奖优罚劣”原则,督促养老服务主体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准入退出机制,按照“宽进严管”原则,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的准入退出机制,实行服务质量监控和评价管理,对信誉度高、服务优质的企业进行优先推荐、优先派单,对信誉度低、服务质量差的企业实行末位淘汰,确保服务质量。建立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服务标准,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提供服务标准,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监管机构和组织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公开、价格公开、服务质量评估和奖惩制度,督促各类服务实体合法经营,诚信服务。加快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建设。

  任务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委托职业院校培养老年护理、养老管理等养老专业人才,为养老服务业(机构)输送人才,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大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加大对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的从业道德和从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通过岗位补贴等方式对优秀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奖励,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人才技能大赛,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养老服务人才发展,依托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支持慈善力量和志愿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挥区慈善协会和义工联盟等志愿组织的作用,搭建居家和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平台和互助养老平台,扶持慈善组织与志愿组织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

  • 上一篇:老党员一片丹心向热土
  • 下一篇:嘉峪关: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