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
“保险+期货”是如何给苹果“镀金”的
——来自秦安县创新金融扶贫的调查报告
“保险+期货”给秦安果农吃了“定心丸”。(资料图)
2018年12月,郑州商品交易所委托山东质检机构来秦安雪原果品公司检验交割苹果。(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宋振峰杨唯伟
期货,这个很多城市市民都讲不清楚的“高大上”的金融专业术语,现在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安县,成了许多贫困户口中念叨的新名词。
去年以来,秦安县创新金融扶贫手段,探索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让贫困户再不用担心自然灾害和价格下跌带来的收入减少。
2018年初,甘肃省首个苹果“保险+期货”扶贫项目花落秦安。秦安苹果被“镀”上了一层“金灿灿”外衣——有了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手段。
今年1月,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苹果期货交割仓库的秦安雪原果品公司,完成首次交割,秦安苹果销售开始探索由传统现货交易转向期货金融市场交易。
阳春三月,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发起并牵头,五矿、国信、金瑞等全国15家期货公司“大咖”齐聚秦安。他们与秦安县政府以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签订苹果“保险+期货”三方合作协议,给果农吃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秦安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的覆盖面为全国最大,赔付金额在全省最高。金融扶贫中,苹果“保险+期货”是怎么运行的?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奔赴秦安,一探究竟。
苹果“保险+期货”,飞入寻常“果农”家
自打这两年买了自然灾害保险,秦安县叶堡镇李坪村贫困户李永平现在侍弄果树越来越有底了。去年春天,家里2亩挂果的果园受了霜冻,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因为上了自然灾害保险,一亩拿到了216元的赔付款。
但提起卖苹果,李永平觉得“一直赶不上趟”。去年他家2亩果园虽说遭了灾,最终还是收了不到600斤。不过,村里别的人一斤苹果最高卖了5.5元,他只卖了3元多。
对于像李永平这样的果农,无法避免的天灾遭受的损失,可以通过购买传统的农业保险获得赔偿。然而,如何应对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造成的风险呢?
2017年12月,苹果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全球首个鲜果期货品种。
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和秦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月12日,甘肃省首个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在秦安县正式签约运作。
当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联合华信期货,为秦安县叶堡镇马庙村以及郭嘉镇朱弯村20户贫困果农的15.2万斤苹果提供价格保障。保费全部由华信期货补贴,进行初次试点。
“农户就是买了一份价格保险,市场价格倘若低于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目标价格,就可以获得差额补偿。”对于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农险部经理王剑峰这样解释。
果农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由谁承担?
“我们通过购买期货公司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了‘再保险’。”据王剑峰介绍,这部分风险经由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运用金融手段对冲到期货市场中,得以分散。
当年2月7日,苹果期货价格跌破每吨7000元,触发赔付条件,按照约定,投保农户可获得每吨1400元的赔付。
2018年3月14日,甘肃首单苹果“保险+期货”理赔仪式在秦安县举行,20户贫困果农从保险公司拿到了总计10.64万元的苹果价格保险理赔款,户均赔付5320元。
这些头一回和期货打交道的贫困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保险+期货”的实惠,他们因苹果市场价格下跌受到的损失得到有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