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岐伯故里“致富经”――庆城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见闻

时间:2019-05-18

【脱贫攻坚奔小康】

岐伯故里“致富经”

——庆城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见闻

村民在合作社分拣中药材黄芪。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

庆城县是中医鼻祖岐伯故里,也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面对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庆城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县域内形成了中药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庆城县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岐黄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

中药材种植形成规模

仲春四月,风和日丽。记者走进庆阳市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忙着分拣中药材黄芪。“分拣中药材,一天可以挣到80元以上。”村民刘仰升说,他还将自家种植的中药材出售到合作社,一人挣着双份的钱。

刘仰升是庆城县南庄乡东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种植小麦和玉米,遇上丰收年1亩地也就500元到1000元的收入。2018年,他种了5亩黄芪,除去化肥、人力等成本,每亩净收入2200元。

“庆城县历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以往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品种较单一。”庆城县卫健局副局长张鸣波介绍,2012年,庆城县引导南庄、玄马、桐川、葛崾岘4乡镇规模种植中药材3600亩,村民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近几年,庆城县中药材种植品种和规模大幅增加,目前种植的品种有黄芪、柴胡、金银花、板蓝根、丹参、党参等十多个品种,其中黄芪、柴胡、板蓝根、丹参、牛蒡子种植面积较大。

村民自发种植很难形成规模,规模种植还需依靠合作社。在庆阳市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村民们忙着栽植金银花苗。“2012年5月,我联合30名农户组建成立了合作社,主要利用流转土地,从事中药材种植、育苗、初加工、销售等服务。”庆阳市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庆忠介绍说。

截至2018年底,庆城县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个,中药材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就有3个,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4万亩。

  • 上一篇:网络优势为信息化护航――中国电信甘肃公司打造综合实力缩小数字鸿沟之一
  • 下一篇: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 甘肃与八省区市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