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通讯员魏育国
进入5月以来,甘肃不仅出现了罕见的连续降水,还在连续降水结束后于5月11日—12日、5月15日相继出现大风沙尘天气,天气的快速转换和多变让许多人感到错愕——本来汛期出现的强降水为什么来这么早?原本5月中旬就接近结束的沙尘天气为何又频频造访?面对公众关切,武威市气象台台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莉在接受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根本原因上看,这跟正在发生发展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大气环流调整都有关系。
钱莉介绍,从今年的大气环流形势上看,在3月、4月份表现得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大风和冷空气过程。进入5月份后,这一大气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调整,极地冷空气下滑,多次东移南下影响甘肃,并一波接着一波的到来。5月初,当冷空气到来时,又遇上南方北上的暖湿气流,就造成了5月上旬的连续降水。从目前看甘肃多地5月上旬已经突破了常年同期降水极值。而自5月9日降水结束后,冷空气再度袭来时却没有了暖湿气流配合,仅仅为干冷空气活动,形成不了降水,即变成了大风、沙尘天气。
从5月11日夜间至12日的这场沙尘天气看,在北方冷空气的劲吹下,沙尘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刮起,并沿着河西走廊一路东移,得到加强。5月12日,民勤出现了10级大风。这是因为,当冷空气携带着沙尘抵达河西时,恰值傍晚,而此时,地面刚经过午后太阳辐射影响,当太阳落山后,大气温差加大,进而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随之加大。加之河西走廊东部距离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较近,加强的大风也带起了这两大沙源地的风沙,沙尘天气得到加剧。
从5月15日这场沙尘天气看,沙尘依然是在北方冷空气的携带下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刮起,并沿着河西走廊一路东移。但是,当风沙移动到酒泉、张掖时也恰值傍晚,而此时,地面刚经过下午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落山后,大气温差加大,进而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随之加大。当风沙抵达永昌、山丹时,大风穿过河西走廊“狭管”的最窄处,进入河西走廊“喇叭”状出口,风力瞬间减缓,风沙开始弥漫扩散。在风力减小的情况下,沙尘形成滞留,这就是这次沙尘天气持续时间稍长的原因。
而这一切与大气环流形势调整下的冷空气频发有关。
那么,进入5月份以来,为什么会出现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呢?
钱莉认为,这跟正在发生发展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具体来说,当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会有暖湿气流上升,那么这一个地方的暖湿气流上升,自然会有其它地方的气流下沉来补充,然后整个大气气流就一环套着一环的发生变动,进而造成大气环流异常。在这一背景下,造成多地天气的非正常波动。比如,进入5月份以来,甘肃突然受到多股冷空气侵袭,在有南方暖湿气流配合的时候形成降水,在没有暖湿气流配合的情况下就是大风、沙尘。
钱莉介绍,从近30年的气候均值看,春季本身就是沙尘多发季节,常年多发生在3月至4月份,至5月中旬基本就结束了,但是从今年的实况看,显然是偏晚了。这就是近期沙尘天气的基本成因。虽然,近期有两次沙尘天气影响甘肃,但与常年同期比较,今年我省沙尘天气仍然属偏少。
记者从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武威市气象局联合发布的《石羊河流域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公报》上获悉,1988年—2017年,石羊河流域年平均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30年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日,前十年平均为25日,中间十年平均为21日,后十年平均为22日。年平均大风日数每10年减少1日。
1988年—2017年,石羊河流域年平均浮尘、扬沙、沙尘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30年年平均沙尘日数分别为15日、9日、3日,平均沙尘日数前十年为20日、12日、4日,中间十年为17日、10日、4日,后十年为6日、5日、1日,年平均沙尘日数每10年分别减少7日、3日、2日。沙尘天气发生最多的是民勤,2007年开始沙尘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2012年、2017年,民勤未出现沙尘暴。
2005年—2017年,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年大气降尘量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