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龙头来带动 增收妥妥的――看甘肃如何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之二

时间:2019-05-21

【脱贫攻坚奔小康】

围绕解决“谁来干”,健全生产组织体系

龙头来带动增收妥妥的

——看甘肃如何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之二

甘谷县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将辣椒串成串儿。甘谷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有效助农增收。(资料图)甘谷县委宣传部供图

静宁县坚持发展苹果产业,助农增收、富民强县。(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子恒

海升集团工人在作业。平凉市2013年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助推了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郁婕

宕昌德青源农业公司员工管理鸡舍。宕昌县与北京德青源公司合作做大扶贫产业,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刘国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宋振峰

54岁的王永录一口气流转了30亩地种洋芋。

“种子不掏钱,地膜免费送到地头,洋芋卖给谁也不用管……以前咱闹心的,现在全是合作社操心,有啥不敢种的?”和煦的春光映在脸上,这位会宁县会师镇西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皱纹里都是笑意。

心里石头落地,王永录去年起早贪黑、浑身是劲。年底一算账,挣了6万元,光荣地脱了贫。

“没有马铃薯合作社领着咱干,可真没这‘豹子胆’。”十年前,王永录不再打工,回家种了两三亩洋芋,结果种出来的老品种没人要,一斤以0.19元的低价全卖给了淀粉厂。辛辛苦苦一年,差点连种子、化肥钱都没收回来。

头雁振翅,群雁才能高飞,发展扶贫产业也是如此。

甘肃贫困地区大多产业基础弱、资源禀赋差。在产业扶贫的路上,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贫困农民如果只是“单打独斗”,必然难以应对市场风险,收入起伏较大。

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发展有实力、有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去年以来,甘肃在产业扶贫中,着力健全生产组织体系。扶龙头、扶能人,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帮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了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仅2018年,甘肃省贫困地区新增龙头企业291家,累计达到1781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62个,实现每个贫困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

  • 上一篇:甘肃省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进一步加强铸造行业监管
  • 下一篇:临洮县税务局:强化党建引领助力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