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
戴耳机入眠危害大
在睡觉的时候,有的音乐爱好者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睡觉的时候不听音乐很难入眠,只有在戴着耳机随着音乐才能入睡,但这样使用耳机或许是不太恰当的。
董绍军
耳机是一项比较伟大的发明,这样说毫不过分,它可以让扬声器直接固定在耳朵两侧,突破了音响聆听的很多限制性因素。这也令很多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加自由,随意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聆听耳机——甚至在睡觉的时候,有的音乐爱好者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睡觉的时候不听音乐很难入眠,只有在戴着耳机随着音乐才能入睡,但这样使用耳机或许是不太恰当的。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觉得戴着耳机出门非常时尚,还能享受独立空间。尤其身处公共汽车、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会不自觉地调大耳机音量,有时甚至超出了身体承受范围。要知道,一些立体声耳机噪声强度可达120分贝,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噪声性耳聋的受害者。
在校大四女生小文有伴耳机音乐入睡的习惯,在某体检中心做入职体检时,被告知听力有障碍。疑惑的小文找到了耳鼻喉科医生:“耳朵明明能听到声音,为什么体检时却说听力有障碍呢?”对此,医生表示,能听到普通声音,并不代表听力健康。人耳的正常听力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小文被查出的听力障碍是对高频声音的感知障碍。如不及时就诊并纠正不健康的用耳习惯,她的听力障碍还会持续加重,甚至不排除发展成耳聋的可能。
长期戴耳机,意味着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持久刺激人体内耳,易造成内耳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生活性噪声耳聋,而这种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在使用耳机时,音量应控制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要间断休息,出现耳鸣和耳背,应及时就医,并暂停使用耳机。
入耳式耳机是目前主流耳机产品之一。由于入耳式耳机更接近鼓膜,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所以,耳机声音不要超过手机音量的60%,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小时内。也可以选择一些带通气孔的耳机,这样一来,声音进入外耳道后,还能漏出一部分,不至于所有声音压力全部通向鼓膜。
人的耳朵里有一种毛细胞,毛细胞是听觉细胞,外毛细胞有12000个,内毛细胞仅仅只有3500个,数量十分稀少。最重要的是,毛细胞损伤以后是不能再生的,毛细胞损伤会对耳蜗的神经部位的听力有影响,如果听力一直在损伤的话,是无法修复的,我们的听力只能走下坡路。耳机损伤听力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
大音量听音乐耳朵在大于100分贝的大音量情况下,超过一小时就可能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伤。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在街上、公交车上,肯定会放大音量来盖过噪音,这样才能听得清音乐的声音。然而在这种噪音大的环境中听耳机对耳朵的危害是最严重的,会造成耳朵听力的超负荷,使耳朵对声音的灵敏度降低,还可能会有耳鸣、耳朵疼痛、听力下降的症状。
长时间使用耳机目前研究证明,在连续使用耳机6个小时以后,就会对人的耳朵造成听力损害。耳朵里塞着耳机,贴着耳鼓膜,耳鼓膜在连续几个小时音乐的震动下,长时间接收声音刺激,容易损伤鼓膜,也会加速耳鼓膜等听觉器官的老化。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使用耳机听音乐,避免造成听力的损伤。
减少耳机使用时间,连续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长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不能使耳朵过度疲劳,超过1小时以后就要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一会儿。如果是在家听音乐的话,可以外放。
降低音量听音乐,耳机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50%,精确点来说最好在60分贝以下。可以调到只要音乐不失真、能听清的最小范围。
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睡前想听点轻音乐助眠的话,可以用手机外放,并且设置20分钟定时关闭。
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使用高品质的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
不好的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对听力的损害都是无声无息,短时间内的损伤引起不了我们的注意和警惕。但是长时间错误地使用耳机,就会让我们的听力提前衰退。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还要提醒,戴耳机时,尽量双耳同时戴,只戴一只耳机会使一侧大脑皮层过度刺激和劳累,容易出现耳痛、头晕、耳鸣等症状。此外,降噪耳机不适合户外走路和骑车时使用,因为使用者感受不到外界声音,易产生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