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甘肃生态环保】与“天眼”协同作战――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息化建设侧记

时间:2019-05-30

与“天眼”协同作战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息化建设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赵梅

早晨8时到办公室,逐一巡视安装在各管护站点的摄像头里的影像资料,是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防火办工作人员王炳棋每天必做的功课。

浏览完一个摄像头的资料最快需要10分钟,他和同事段燕燕分头查看。正常时间,除了盯影像就是填写记录,但是遇到清明等时段,或有特殊情况的,便得一直跟踪,直到隐患消除。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乡镇分布较多,人口密度较大,省道和县乡公路相互穿插,人员活动频繁,保护区周边林地、耕地、墓地交错分布,致使引发火灾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给火源管控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全国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标准,兴隆山林区属一级火险区。

针对火源管控难度大、火情监测手段滞后、人工防范措施不足等实际问题,从2009年开始,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筹划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经过近10年建设,截至目前,已在野外10个制高点处,分别修建了四脚铁塔,安装了重型云台。在16处重要交通路口和重点火险区域分别安装了数字小云台,有效实现了大范围、大视野的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监测面积达到2485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4%。

“有‘天眼’协同作战,我们就能更好地护林。”兴隆山保护站护林员王小鹏说。

至今仍让王炳棋和王小鹏感叹不已的是,2016年清明节前,他们协力控制的一起火患。

“如果当时未能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王小鹏至今仍心有余悸。

2016年清明节前一周的星期天,白天上坟的人特别多。兴隆山站公墓区的车辆都离开后,王小鹏和两名护林员也返回站上,准备吃饭。

晚上8时20分左右,王小鹏的电话突然响起,传来王炳棋急促的声音。

“公墓区有人点火,你们快去看一下!”王炳棋说。他通过摄像头发现有两个人进入了公墓区。

王小鹏立刻和站上的护林员飞奔到公墓区。当他们赶到时,“天眼瞄准”的那两个人已经点燃了纸钱。王小鹏他们立即灭了火,并拎来了一桶水将烧过纸的地方又浇了一遍,以防死灰复燃。

原来,这两人知道白天有人值守,特地选了晚上来烧纸。王小鹏对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他们带到焚烧炉将纸烧了。

“他们点火的退耕地杂草丛生,距离林区只有200多米,稍微有一点风就会引起森林火灾,人是救不了的!”王小鹏说,“天眼”帮助他们杜绝了一场重大火灾隐患。

“有了‘天眼’的帮助,可谓事半功倍!”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科职工魏坤清说。

2010年,魏坤清还在麻家寺保护站工作。站里要求每个职工每个月都要对自己的管护责任区进行至少两次的大检查,查看排除森林火灾隐患,查看偷砍林木和偷猎野生动物等危害森林资源安全情况。

为了安全,他和一位同事往往结伴而行。由于山大沟深,早上8时出发,一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能查完固定的线路。而且,一走就是一天,经常一身泥一身土,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

有一回,同伴一不小心,从半山腰突然摔倒,滚到山坡下,受了伤。

从那时起,他们就有一种期盼,希望能有辅助他们巡护的工具,没想到几年之内就成了现实。

“我们现在是林区森林火情远程视频监控、空中无人机补充侦查、地面人工巡护‘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魏坤清说,保护局信息化建设不仅提升了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彻底扭转了森林防火工作一直靠传统人工望监控的落后局面,为保护区更加科学有效的防范和扑救森林火灾,确保兴隆山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坤清说,自从有了“天眼”,林政执法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年清明节期间,他奉命和6名护林员守护兴隆山管理站水家沟公墓区。

清明节当天下午3时左右,有一伙人上坟违规烧纸引发火情,墓地烟雾冲天。魏坤清连忙和局领导一起赶到墓地。没想到,这伙人不但不听劝阻,反而不讲道理,仗着人多势重,继续烧纸。紧急关头,他们只好报警。

不到一个小时,森林警察就处理了此案。森林预警防火系统的监控视频资料,没有给违法者任何狡辩机会,他们低头接受了处罚。

“护了40多年的林,以前好多人爬冰卧雪,挨饿受冻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天眼’几分钟就帮我们完成了,林业信息化就是好啊。”今年64岁,已有40多年护林经验的麻家寺管理站社队护林员马积江感叹地说。

  • 上一篇:【精品园艺】多肉盆景制作攻略
  • 下一篇:【扫黑除恶进行时】镇原打掉席某甲恶势力犯罪集团 涉嫌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9种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