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右)在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调研甘肃种业发展情况韦德占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韦德占
“现在我们正在脱粒的种子是哪个品种?”
“这是青贮玉米新品种金穗1915。”
“产地在哪里?”
“就在我们白银靖远。”
“都推广到哪里?产量如何?”
“这个品种主要适用于旱作农业,这几年已经广泛种植于甘肃中部、青海及宁夏固原等地。与传统种子比,品质优良、产草量高!”
……
2月24日上午,在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里,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正在这里调研,他与甘肃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登义探讨甘肃种业发展情况。
看着玉米棒到玉米粒一条龙脱粒、包装的生产线,马忠明感慨地说:“从上游种植到下游生产,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配套,这对提高效率、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制种基地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今年全国两会,我关注的重点就是建议国家进一步支持甘肃加快建设种业强省。”马忠明说。
马忠明(右一)在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调研甘肃种业发展情况
之后,陆登义邀请马忠明前往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温室大棚进行调研。
初春2月,大棚里连片的玉米仿佛一道道青纱帐,青绿茂盛,株距均匀。每株玉米颈秆中部均结出正在发育的玉米棒,有的玉米棒已近成熟。
“这个大棚主要是用于新品种选育的科研工作。一则可以扩大玉米的繁殖,用于扩繁种子研究;二是可以加速育种进程。在自然条件下,要研究一个品种八代的繁育情况,需要八年,而在温室大棚里可以实现一年种植三季,加快了育种过程。”陆登义说,“现在,我们在海南也有基地。”
随即,一场有关种业发展的专业探讨在田间地头展开……
“这也是委员的职责,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才能提出有依据、可行的提案。”调研结束,马忠明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这对甘肃种业强省建设是一个重大机遇。
甘肃省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形成了一批独具地方性特色的优异种质资源,是民族种业发展的重要种质基础。目前全省收集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5万余份,约占全国的10%,资源存有量位居全国前列;记录描述定名的高等植物有4500余种,占全国的80%,是名副其实的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甘肃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年生产杂交玉米种子10亿斤,提供了全国55%以上大田玉米用种。建成全国重要的蔬菜、瓜类和花卉种子生产基地,提供了全国50%的用种量。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年生产种薯12亿粒,销往全国10多个省区,为保障全国农产品生产用种安全作出了贡献。
马忠明(中)在温室大棚调研
但是,建设种业强省还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和创新利用不够,特有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一批古老地方品种已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保存形势更为严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滞后,保护与鉴定设施缺乏,现有资源库(圃)保存容量不足、覆盖面不广,分区域、分作物表型精准鉴定基地和规模化基因发掘平台缺乏,野生资源原生境保护与监测设施亟待加强。作物育种以传统育种为主,生物技术发展较慢。大量“低成本”同质化品种井喷,影响了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和自主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还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潜在危险大。我国是遭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物种资源交换、杂交育种、异地制种过程中,缺乏科学严格的风险-效益评价体系的管理与监控,在没有进行生物入侵试验前引进新资源、交流新材料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加重。
三是制种基地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种子生产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连作障碍逐年加重。
为此,马忠明计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四条建议。
当天,马忠明还前往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甘肃子平台、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调研。该库是全省最大的种质资源库,目前,正在甘肃省农科院新建的甘肃省种质资源库,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
一是全面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评价利用工作。完善一批作物种质圃,承担相应区域的多年生、无性繁殖作物及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加大对特异资源和重要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通过组织培养、超低温、DNA等技术进行复份保存和优异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通过精液、胚胎和细胞等方式保存。建立高效完善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开展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发掘携带优异基因资源的种质材料,建立基因型-表型数据库。
二是加强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建设。支持建设“甘肃敦煌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抗旱鉴定站”“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种质资源抗逆鉴定站”“甘肃清水国家级小麦种质资源抗病鉴定站”等基地。将在建的1万平方米“西北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纳入国家种质资源库西北分库,支持建成保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种质资源20万份以上的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作物种质库,满足西北地区未来50年作物种质创新、重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支持推进制种和繁种基地建设。推动张掖玉米制种、酒泉蔬菜制种、定西马铃薯繁种三大种子种苗繁育科创基地建设,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加强技术攻关,解决连作障碍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建立种业科企创新产业研究院,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种子的持续供给能力。
四是加强种业监管体系建设。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建立种子质量控制监测检验中心,做好种子质量的监测控制及生产加工过程检疫性病害检测防控,推进种子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标准化建设;要强化基地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制定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与措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甘肃种业强省建设增加力量。”马忠明说,去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的把民勤建成全国生态特区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甘肃省积极回复,民勤生态示范区还写入了2021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他将继续呼吁发挥甘肃的责任与担当,筑牢生态屏障。
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