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南】
中医说“上火”
董绍军
生活中,提到“上火”,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嘴角长泡、牙龈出血、咽喉肿痛、尿黄便秘……这“火”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上火”?
“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即血液、唾液、汗液等人体阴液制约体内的阳气,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人就会上火。
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又叫阳亢,即阳气太过旺盛;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是正常的,但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故阴虚火旺。
实火、虚火都会导致喉咙红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口干、舌红等不适。
实火的人尤其喜冷饮,腹胀痛拒按,脉数实,甚或流鼻血,治疗侧重于“疏散”,以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为主。
虚火则常伴反复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盗汗等,脉细数,治疗则要侧重于滋阴,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主。
按照五脏学说来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之分。无论哪一种火,都有虚实之分,如果不加以区分而盲目清火,非但不能下火,甚至会伤身体。
心火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口干、舌尖红。虚火可用生地、麦冬。实火的症状是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烦躁、舌尖红等。实火则需用苦寒之物,如黄连泻心汤。
胃火实火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出血、舌红苔黄等。胃实火可适量吃些海带根、西瓜。虚火则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可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肝火肝实火旺,除了眼睛红、肿、疼以外,还会烦躁,很容易发火、口渴,大便干燥。可用决明子泡水喝,如果症状再重一点可用野菊花泡水喝。肝虚火是眼睛发涩,此外还会有手脚心发热,内心烦躁,后半夜睡着的时候出汗。可用枸杞15克,加杭白菊一起泡水喝,还可以将黑芝麻炒熟吃。
肺火肺实火通常伴随感冒,若咳黄痰、嗓子疼、口渴、大便干燥,喜凉食,则基本可确诊肺实火。肺虚火主要是久咳不愈,咳嗽无痰或少痰。肺虚火又分燥热和虚热,燥热者干咳无痰,或有口渴,多发生在感冒发烧以后。阴虚肺热者手脚心发热、盗汗。可以适当吃一点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香蕉、梨、百合、杨桃、枇杷等,有助于降肺火。
肾火肾火一般多为虚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多梦、男性易遗精,有时甚至尿道灼痛、腰膝酸软或胫骨痛、足跟痛等。去肾火应以滋阴为主,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猪腰、海参、西红柿、猪血、蜂蜜、牛奶、鸭血、鸭肉、蛤蜊等。
从根源上说,火既然被认为是由热而来,那就一定要防热了。金朝的名医刘完素,在他所著的《六书》中说:“诸热皆属于火。”因此,他认为要“驱火”必须“退热”。元代的名医李杲,在他所著的《十书》中也认为,“饮食劳倦”都会“损耗元气”,都会“生火”,而“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照他的看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饮食不可失节,寒暖不可失调,更不可喜怒无常,任性放纵。
日常生活中,要区别内外之火并不困难,而要区别虚实之火却较难。但是,只要记住劳损而虚、积郁为实,这样也就大致可以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