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喜看新变化】
态度·温度·力度
——“十三五”平凉市中心城市建设综述
平凉中心城市建设鸟瞰图(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岳金波
“十三五”以来
平凉市累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5项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6平方米
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多年保持100%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
正是春暖花开时,走在陇山泾河间,平凉市城区条条街道平整洁净,道路两旁楼房焕然一新,公园大了,夜景靓了,城市美了,处处可见喜人变化。
谈及城市变化原因,大家都说得益于近年来平凉市实施的中心城市建设工程。“十三五”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项目、夯基础,抓民生、强保障,抓产业、增后劲,抓管理、促提升,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安居”梦圆,城市发展有温度
随着气温回升,这些天家住崆峒区澳厦城市花园的杨材,每天午后都会陪着五岁的小孙子在院子里玩耍,此时,小区内亭子旁的长椅上已有街坊邻居三三两两地聊家常。
“以前这小区院子又破又旧,道路坑坑洼洼,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绿化面积也少,我们很少出门。”杨材告诉记者,自从该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一切都变了样。
该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马喜荣介绍,2019年4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对小区路面进行重新规划布局,专用停车位从47个增至110个,通过栽种国槐等绿植,绿化面积从8%增加到36%,院内人行道路灯从10个加装到29个,为所有居民楼外层加装保温层、每个单元安装防盗门,并对老化暖气管道进行改造……仅用了6个月时间,澳厦城市花园旧貌换新颜。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不仅舒心更安心,人的精气神都足了!”杨材道出了居民们的心声。
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聚人心,澳厦城市花园的变化是平凉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十三五”以来,平凉市共实施老旧住宅楼改造541个小区1575栋楼5.62万户,改造面积550.2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59亿元。旧住宅楼实施了楼栋主体及阴阳台维修加固、厨卫间改造和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并按照住户意愿和需求,2018年—2019年对部分老旧住宅楼加装60部电梯,2020年加装74部电梯。改造后的老旧住宅小区进一步体现了功能的完善性、服务的便民性和房屋的宜居性。
一手改造老旧小区,一手改造棚户区。平凉市紧盯民生短板,全力解决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棚改95个片区,完成房屋征收1.52万户19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7.27亿元,使10万人实现了出棚进楼。
颜值提升,城市建设有力度
城市黑臭水体被称为“群众身边的污染”,是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几年前,每逢汛期,平凉市城区大量雨水流入污水管道,不仅容易产生短时内涝,也容易导致河道污染。如何精准地做好雨污分流,减少雨水流入污水管道,有效疏排降水,保护河道内的天然水体,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当地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3月4日,在平凉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水桥沟施工现场,眼看工程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53岁的王小军高兴得合不拢嘴:“刚来这里时,生活污水和雨水混杂着淤泥排入泾河,排洪道内堆积的淤泥足有一米多厚,远远就能闻到恶臭味。现在对沟道进行硬化,污水入管入涵,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臭味没了,环境更美了。”
崆峒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总投资12.52亿元,实施河沟沿线排水截流改造工程、城区雨污水管网全面改造、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河沟生态修复、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6大类23项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消除平凉中心城区黑臭水体,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为全市其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
黑臭河道换新颜,河水复清绿满城。这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实施以来的真实写照。除此以外,“十三五”以来,平凉市一大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建成并取得成效。
城市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新建扩建城市道路26.35公里。实施城区背街小巷硬化工程17.4公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建成南山生态公园提升改造、韩家沟水厂(一期)、天雨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中水回用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八沟一河”综合治理、平凉城区公厕等一系列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韩家沟水厂、天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等工程,敷设天然气主管网20多公里,为城区居民提供了环保洁净的能源。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平凉市累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5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6平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8.5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多年保持100%,燃气普及率达到85.34%。
绿色产业,城市规划有态度
眼下正是各项目开工的日子,在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唐庄村,总占地面积137亩的平凉市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施工正酣。
项目负责人黄海斌告诉记者,项目一期投产后年焚烧垃圾量18.25万吨,同时可利用余热发电,每年节约3.3万吨标煤,年可实现发电收入5000余万元,减少垃圾处理财政补贴支出近1500万元。每年处理餐厨垃圾1.7万吨。
另一边,在平凉中心城区天门塬综合开发项目天通路甘沟河大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火热。
“天门塬改造对激发平凉城西发展活力、增大城市吸引力和聚集功能等起到积极作用。天门塬五条道路工程建成后,将构建塬上塬下互通便捷的城市路网框架,也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承载地。”平凉城投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十三五”以来,平凉市致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生活便利、出行便捷的良好环境。按照东扩、西优、南延、北展,沿河谷川地形成中心城区、城东平凉工业园区、城西崆峒山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区“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结构布局,相继实施了柳湖公园提升改造、新区绿地公园建设、重点街路绿化及景观提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东大门改造等工程;完成了312线过境段、南环路、甘沟路、双桥路、柳湖路、太统路、泾河大道、东环路等道路和桥梁工程;建成了新民路十字、绿地公园、南门什子、西大街4处人行过街设施;完善了城市路网,打通城市断头路,形成了城市核心区、工业园区和崆峒山大景区协同发展的城市格局。
“丁零零……”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位于崆峒区太统路以东的平凉一中新校区的学生们意气风发走出教室。今年3月,按照全省一流目标定位建成的平凉一中投入使用。“新校区是集图书阅览、科学实验、多功能教学、住宿就餐为一体的全封闭现代化示范性高中,规划建设3栋教学楼、3栋学生宿舍楼和图文信息中心、食堂、操场、艺术楼以及室外运动场等,设计办学规模为90个教学班、4500名学生。”平凉一中副校长李红学说。
如今,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心城市正在悄然崛起,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平凉正昂首迈入新征程。